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休閒漁業 2008.03.20

漁業資源與保育



  -------------------------------------

漁業資源特性

 所謂資源,係指人類為了從事各項生產活動,而能加以利用的各種物質;所謂漁業資源,係指現在正被漁業所利用,或將來可能被利用的漁業生物群集而言。因此在談漁業資源保育http://tw.youtube.com/watch?v=v89A7xH_uM0之前須先了解漁業資源之持性,才能訂定正確的保育政策。

 海洋中的漁業資源是一種具有更新性、自律性及再生性的生物資源。所謂「更新性」就是一方面個體不斷死亡,另一方面子代不斷產生,使資源的內容能不斷更新;所謂「自律性」乃指生物資源具有回饋作用,捕獲量與補給量之間有直接的關聯,因此漁業資源並非一般所說的「取之下盡,用之不竭」;而「再生性」係指漁業資源可藉由本身之成長及增殖的方式,補充因自然死亡及漁撈所造成的損失。因此在利用漁業資源時,不可破壞資源所具有的自律性,亦即捕撈活動須在無損漁業資源再生產能力下進行,漁業資源才得以生生不息,供人類長久的開發利用。

漁業資源保育之重要性



 所謂保育,係指合理的利用自然界生態體系的資源,且在維護生態體系穩定平衡下,讓資源永續利用,同時保持其潛能,以滿足後代人們的需要與期望,所以「保育」乃兼具有保護培育與合理利用之雙重意義,而且是積極的行為,包括對自然環境保存、維護、永續性利用、復原及改良。

 漁業資源保育工怍,係促進我主權範圍內漁業資源之合理開發利用,以提高沿近海域內之漁業生產力。除規劃沿岸漁業資源保育區,加強漁業資源保護培育,並經由漁場改造(人工魚礁投放) 及資源培育 (種苗放流),以彌補自然生產量之不足,期能恢復已呈衰退或枯竭現象之經濟性漁業資源,並對尚未充分利用之漁業資源積極試驗開發,使台灣沿岸漁業資源之利用,能進入一個更高旳層次,亦即由獵捕性的漁業經營型態,進入放牧性的栽培漁業型態,使漁業資源得以永續開發利用。因此,漁業資源保育是維繫台灣未來沿近海漁業發展興衰的關鍵。

臺灣漁業生產環境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 1,600餘公里,小島70餘處。西部海岸為緩和平坦陸棚,且有大陸南向沿岸寒流、北向之黑潮支流及季風飄送交匯,基礎生產力豐富,為魚貝介類良好之繁殖棲息場所,底棲、上中層洄游性魚類及貝介類均甚豐富,形成良好漁場。  

 東部海岸陡峻水深且地處寒暖流交會之衝,為大洋性洄游性魚類必經之通路,資源豐富。同時台灣地理位置適中,往返世界各大漁場均甚方便,使台灣具備發展海洋漁業之優良天然環境條件。
 台灣因具備了得天獨厚之漁業生產環境,因此自光復以來,茌政府及業者共同努力之下,快速成長,成果豐碩,對農業經濟之發展貢獻卓著,旦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惟自民國六十六年以後,世界各國紛紛實施 200浬專屬經濟海域,原本傳統的公海漁場,大多劃入臨海國家之管轄區內,公海漁場減少近三分之一,促使漁業先進國家在喪失傳統之公海作業漁場後,只得謀求本國沿近海域之漁業發展。為應付這種漁業發展不利之情況,我國正加強沿近海漁業資源之開發,改變漁業經營之型態結構,以適應外在環境之衝擊。

 沿岸地區係受河流沖積影響最大地區,也是仔稚魚及貝介苗良好的棲息場所。惟因其離岸近、作業方便,易受到人為捕撈而影響其資源安定性。再加上近年來,台灣工商業的高度發展,人囗集中都市,未經處理之工業及家庭廢水長期污染海域,而破壞其生態環境,致使海域原有體系瓦解。為確保沿近海漁業資源的豐沛與永續,維護台灣沿近海漁業發展,加強漁業資源保育是目前刻不容緩的工作。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規劃實務(Practical training on recreational fishery)
班級:觀光休閒學系休閒一甲
學號:1096420053
姓名:林雅玲
Email:
pulapula_o@yahoo.com.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