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主題旅遊設計-(北非)蘇丹(努比亞)~游旻宜

「蘇丹」概況
國名:蘇丹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the Sudan)
獨立日:1月1日(1956年)
國慶日:1月1日(1956年)
救國革命日:6月30日(1989年)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杆一側為綠色等腰三角形,右側為三個平行且寬度相等的寬條,自上而下依次為紅、白、黑三色。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和平,黑色象徵屬非洲黑色人種的南方居民,綠色象徵北方居民所信奉的伊斯蘭教。
國徽: 為一隻舒展雙翼的雄鷹。鷹上端的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勝利屬於我們”,下端的飾帶上寫著“蘇丹共和國”。

國家政要:總統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Omer Hassan Ahmed Elbashir) ,1989年6月30日出任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1993年10月改任總統,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連任,2005年7月再次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約250.6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西接利比亞、乍得、中非共和國,南毗剛果(金)、烏干達、肯雅,東壤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東北瀕臨紅海,海岸線長約720公里。境內大部為盆地,南高北低。中部為蘇丹盆地;北部為沙漠臺地,尼羅河以東為努比亞沙漠,以西為利比亞沙漠;西部是科爾凡多高原和達富爾高原;東部為東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亞高原的西斜坡。南部邊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為全國最高峰。尼羅河南北縱貫全境。蘇丹全國氣候差異很大,自北向南由熱帶沙漠氣候向熱帶雨林氣候過渡。蘇丹盛產阿拉伯樹膠,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之首,蘇丹因此也被譽為“樹膠王國”。


人口3539.2萬。全國有19個種族,597個部落。其中,黑人占52%,阿拉伯人占39%。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使用者占總人口的60%。通用英語。7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南方居民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僅有5%的人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人口增長率2.7%,人均壽命56.4歲,1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45%。

首都喀土穆(Khartoum),人口近600萬(1999年)。最熱月為5月(26至42℃),最冷月為1月(16至32℃)。

兩名蘇丹人騎著駱駝漫步在蘇丹麥羅埃金字塔群遺址下


簡史:19世紀初埃及侵佔蘇丹。19世紀70年代,英國始向蘇丹擴張。1881年蘇丹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導蘇丹人民反抗英、埃入侵,1885年建立馬赫迪王國。1898年英國重占蘇丹。1899年由英、埃“共管”。1951年埃及廢除“共管”協定。1953年英、艾達成蘇丹自決的協議。1953年成立自治政府,1956年1月宣佈獨立,成立共和國。1969年尼邁裏軍事政變上臺,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1985年達哈蔔軍事政變上臺,改國名為蘇丹共和國。1986年蘇丹舉行大選,薩迪克·馬赫迪出任總理。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軍事政變上臺,成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1993年10月,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並在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的總統大選中連任。

政治:1973年4月實行首部憲法,1985年4月廢止。同年10月頒佈過渡憲法,1989年6月30日廢止。1989年6月30日,頒佈並實行新憲法,規定蘇丹是多種族、多文化、多宗教國家,國家實行建立在聯邦制基礎上的非中央集權制;總統是國家主權的最高代表,軍隊最高統帥,擁有立法、司法、行政最高裁決權,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屆;議會為立法機構;司法獨立;確立言論、結社自由原則和政治協商原則;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平等相處,南北方公民與義務平等。2002年4月,全國大會協商會議就修憲問題作出決定,取消總統任期兩屆的規定,可連選連任。2005年9月,蘇丹總統巴希爾頒佈總統令,宣佈組建民族團結政府。新政府獲得蘇丹各政治力量的參與,是落實全面和平協定的重要步驟。

工人割阿拉伯樹膠


經濟:蘇丹是聯合國宣佈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蘇丹經濟以農牧業為主,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蘇丹的經濟作物阿拉伯樹膠、棉花、花生和芝麻等在農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大多數供出口,占農產品出口額的66%。其中,阿拉伯樹膠種植面積504萬公頃,年均產量約3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60%至80%;長絨棉產量居世界第二;花生產量居阿拉伯國家之首、世界前列;芝麻產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中居首位,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另外,蘇丹的畜產品資源在阿拉伯國家中名列第一,在非洲國家中名列第二。 蘇丹自然資源豐富,有鐵、銀、鉻、銅、錳、金、鋁、鉛、鈾、鋅、鎢、石棉、石膏、雲母、滑石、鑽石、石油、天然氣和木材等。森林面積約6400萬公頃,占全國面積23.3%。蘇丹水力資源豐富,有200萬公頃淡水水域。 近幾年,蘇丹建立起石油工業,經濟狀況不斷得到改善。目前,蘇丹在非洲國家中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率。2005年,蘇丹國內生產總值265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68.6美元。

軍事:武裝部隊建立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獨立後,軍隊實行了蘇丹化。8月14日為建軍節。實行義務兵役制,規定18~30歲的蘇丹人必須有31個月的服役期。武裝部隊由陸、海、空及防空軍4個軍種組成。還組織和訓練軍事部隊性質的民防軍,估計有10萬人。軍事院校主要有最高軍事學院、參謀指揮學院和軍事學院。

文化教育:1988年教育部決定取消中等和高等教育免費的規定,小學仍為免費教育。各地區教育發展很不平衡,北方教育發展較快。全國人口的43%為文盲,25%的學齡兒童不能入學。全國有綜合大學5所,專科院校11所。喀土穆大學建於1902年,是蘇丹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恩圖曼伊斯蘭大學建於1912年。

蘇丹東部地區民間舞蹈牛頭舞


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有《今日新聞報》、《消息報》和《多彩報》,均為阿文日報。《新地平線》為英文報,《今日蘇丹》為英文月刊。蘇丹通訊社是官方通訊社,1971年5月成立,在內羅畢、摩加迪沙、恩賈梅納、開羅、吉布提設有分社。同法、德、伊朗、伊拉克、利比亞、摩洛哥、敘利亞等國的通訊社以及中東通訊社、塔斯社、新華社等建立了交流和業務聯繫。每日出版阿、英文新聞電訊稿各400多份。在印度、美國和聯合國派有記者。蘇丹國家廣播電臺,設在喀士穆以北的恩圖曼鎮,建於1940年,用阿、英、法、索馬里等語言對國內外播音。在國內共有9個發射台,每日除用阿語播放19個小時的節目外,還用英、法等語言廣播3個半小時。朱巴等城市建有地方廣播電臺。朱巴電臺主要用英語向南方播音。蘇丹國家電視臺,設於恩圖曼,建於1963年,每天用阿、英文播送節目約8小時,同各阿拉伯國家和一些外國電視臺有業務交流關係,收視觀眾約1000萬。瓦德邁達尼和朱巴等地建有地方電視臺。

外交: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反對西方強權政治,主張加強阿拉伯國家團結,密切同非洲國家的合作,重視同中國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近年來,致力於睦鄰友好,積極改善同美等西方國家關係,外交更趨靈活、務實。 蘇丹與乍得兩國關係 蘇丹與乍得簽署和平協定

與中國關係:自1959年2月4日,蘇丹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以來,兩國友好合作關係不斷向前發展,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2007年2月,胡錦濤主席對蘇丹進行國事訪問。目前,蘇丹是同中國合作最多的非洲國家之一,2005年中蘇貿易額達39.08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55%。 中蘇友好合作關係全面發展  尼羅河上架起蘇中人民友誼大橋

努比亞的故事(資料來源:MOOK 開啟金字塔 埃及)
努比亞是塊銜接南埃及與蘇丹的區域,稱它是埃及與非洲交流的通道極為貼切。從亞斯文(ASWAN)沿著納瑟湖(Lake Nasser)到蘇丹的丹巴(Dabba),這塊幾乎寸草不生的土地就是努比亞部族固守的家園。雖然埃擁有肥沃的土地和燦爛的文明,但努比亞同樣也蘊藏著豐沛的金礦、銅礦以及碧玉、紫水晶等礦源,不悉久交換穀物的貨品,而非洲其他地區出產的象牙、黑檀木、香料、鴕鳥毛也都是經由努比亞運往北方的埃及,因此在亞斯文水壩之前,努比亞有獨霸一方的日子.....
亞斯文水壩是整治尼羅河的必要手段,終於在1971年落成,埃及人民受惠,但努比亞人民卻被迫四度遷徒,美好的家園及無價的文物全數淹没入庫中,今日的努比亞人散居在納瑟湖畔、大象島及科昂波(Kom Ombo)。
PS.其實蘇丹(努比亞)也有「金字塔」,外形以眼鏡蛇為主(守護神的象徵),與埃及金字塔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可同時用雙手碰觸到二個金字塔呢!另外,如果你很想要瞧瞧努比亞王的陵墓,那麼就一定要去「波士頓博物館」的地下室一窺他的真面目哦!(自製筆記)

北非-蘇丹(努比亞),主題旅遊設計,觀四甲,游旻宜

E-MAIL:eee853@yahoo.com.tw
參考文獻:
1.(http://www.xinhuanet.com/ 來源: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9/content_447263.htm
2.http://tw.myblog.yahoo.com/happywoman-2006/article?mid=9907&prev=-1&next=9904
3.DISCOVER頻道(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