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東海(小白沙嶼)2008/4/24



班級:休三乙


姓名:葉昶毅


學號:1094404063




此處現已被列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一般遊客是無法上岸去的,島方山平頂上的短草地,是為澎湖夏侯鳥『蒼燕鷗』大量棲息繁殖的地方。遊客可以透過望遠鏡來觀賞這豐富的鳥類資源。



這是一個景觀很特別的小島,島的東面,南面,有著擎天的柱狀玄武岩石柱,氣勢頗為磅礡。而在島西南方卻有著一大片白皙的沙灘。因此,遠遠望去,黑白分明的座落在碧海藍天之中,很是搶眼。





這裡的玄武岩當然是很值得一看的,最特別的是
島東的柱狀玄武岩,有一大部分呈彎曲也只地球
本身的地質活動,有這種把它弄彎的能耐。









資料來源:http://www.latour.com.tw/cgi/view/viewA.asp?lrfnbr=8&irfnbr=66
     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E5%B0%8F%E7%99%BD%E6%B2%99%E5%B6%BC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西嶼島旅遊資訊



澎湖適合冬季慢遊的地方,除了馬公之外,西嶼也頗精采。在拜訪二崁陳宅和清心飲食店時,還巧遇這兩個地方的老主人,讓這趟旅程增添了幽遠的趣味。
慢遊第1站 二崁聚落
西嶼的二崁古厝聚落,近幾年在當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從一個沒落破舊的小村莊,搖身一變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夏天時遊人如織,冬天才又恢復往日的寧靜,也最適合慢遊。
古厝重生 民俗牆上趣味多


二崁全村都姓陳,據說居民都是早年從金門夏興移居來的同姓宗親,村內共有40餘間古厝,因人口嚴重外流,古厝也年久失修,近年來在文建會的協助下,陸續修復了28幢,居民也開始投入社區營造的工作,才又讓聚落重現生機。
二崁村有400年的歷史,村內耆老眾多,保存了許多澎湖的傳統文化,像生動有趣的褒歌、古物、農具、童玩,還有傳統小吃,在這裡都可以一一體驗品嘗。
還有一大面掛著褒歌瓦片的民俗牆,沿著牆面一個個念過去,有的令人拍案叫絕,有的讓人面紅耳赤。陳建志老師台語不太「輪轉」,在牆邊研究了半天,最後還是大作家林文義一番提點,才恍然大悟其中深意。


陳家老宅 一磚一瓦有來歷


在二崁聚落保存得最好的陳家老宅,一行人巧遇屋主陳金鍊老夫婦。陳家老宅竣工於民國元年,是由陳嶺、陳邦兩兄弟所建,兩兄弟到台南買賣中藥致富後,返鄉建了這幢大厝。現年84歲的陳金鍊老先生,是二房陳邦的兒子。
老人家熱心地解說古厝裡一磚一瓦的來歷,為什麼門面山牆的鐘要指著三點半?廚房外天井牆上的突出物又是做什麼用的?好多的老規矩,在老人家的解說中,古厝彷彿又活了過來。

課程:觀光遊憩資源實務
班級:休閒三乙
姓名:施怡寧
學號:1094404118

e-mail:eric_wilson307@yahoo.com.tw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員貝海底探險』2008.4.10


指導老師:徐瓊信老師
姓名:劉姿君
班級:
觀光休閒系 休三乙
學號:1094404076
Email:yahpe3217@yahoo.com.tw


  員貝嶼位於白沙島東方,因狀似貝殼而得名,漁產豐富,島上四十餘戶人家都以捕魚為生,居民多集中島嶼南部。村落後方有一小山丘,登高可遠眺四面海景,往西北海岸,可看到柱狀玄武岩所形成的【石筆】(玄武岩的海蝕柱)與【石硯】(橫臥的柱狀玄武岩)地形。東側海岸則有酷似百褶裙的扁形柱狀玄武岩,都值得細細欣賞。



後山的小涼亭,這是「員貝」欣賞夕陽落日的最佳去處





員貝嶼-淺水步道



員貝後山,可看片四周的視野。


員貝嶼在大退潮時,會出現一條淺水步道,從草嶼至石敢當大約4.6公里的淺水步道可走到對岸的沙港村,員貝嶼的淺水步道是由石板、碎石和珊瑚礁等組合而成,是員貝嶼先民賴以對外交通具有歷史尋根意義的海上步道,加上淺海生態十分豐富,員貝嶼的淺水步道成為近年來熱門的踏浪路線,約2個小時的路程讓您欣賞員貝嶼豐富的海底生態和珊瑚礁景致,讓您目不睱給!


抱墩



踏浪之旅,可看見許多潮間帶生物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guate104/archive?=f&id=62&page=6芙安走天崖
http://etcmis.blogspot.com/2007/07/blog-post_4197.html澎湖。你的家
http://www.easylohas.com.tw/index.php?load=read&id=10快樂生活族
http://www.weehome.net/artere.htm東海行程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 - 東海之旅 - 休三乙許寒憶 - 1094404062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 - 東海之旅 - 休三乙許寒憶 - 1094404062












遠眺屈爪嶼擱淺貨輪01
屈爪嶼位於小白沙嶼西北方,金嶼的東側,全島是由大、小屈爪嶼及印仔嶼三個微輝長斑岩礁所組成。大、小屈爪嶼間有海蝕溝相隔,大屈爪嶼最有名的就是號稱澎湖大東海鐵達尼的景觀,那是一艘1993年擱淺在澎湖有10年之久的巴拿馬籍貨輪(雲騰號),目前全船完全擱在島上,目前反而因為有這艘船,而變成東海的景點,由於避免後續有其他船一樣發生擱淺事件,故島上目前設置小燈塔,以明航路。冬季受海浪拍擊之故,盛產高經濟價值的海藻-紫菜,也是澎湖重要的紫菜生長區。

大家對於這艘擱淺的貨輪,澎湖人又稱為它為澎湖的鐵達尼號,目前如果是參加東海的行程只能夠如第一張照片遠挑而已,想要近看則必須參加東海的行程,才有機會近距離的目睹。







資料來源:http://ezph.myweb.hinet.net/chinese/play/bh-chuja.htm

休閒漁業規劃實務 - 台灣賞鯨事業發展及展望 林芮廷 20080507

台灣賞鯨事業發展及展望資料來源:農政與農情  所屬地區:台灣 漁業署 沈珍珍壹、前言   全世界商業性賞鯨活動的發展,最早係源起於1955年美國加州海岸,賞鯨的對象以大型鯨類為主,如大翅鯨http://tw.youtube.com/watch?v=WZ85dQhcg_o、灰鯨等(Hoyt, 1996),然而在賞鯨活動發展開始前20年,並未形成一股觀賞風潮,直至1980年代末期才蓬勃發展。根據「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 IFAW)指出,截至2000年全世界至少有87國家及地區從事商業性賞鯨活動http://tw.youtube.com/watch?v=gE4cI8RFdQw,至少吸引8百萬人次的遊客參與,平均年成長率超過10%,並帶來近10億美元的觀光收益,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觀光產業之一。   在台灣,由於近年來國民生活水準之提昇,加上週休二日制度之實施,國人對休閒娛樂之需求日益增加,既有的陸上休閒娛樂設施及活動漸呈飽和狀態,為滿足民眾的需求,政府積極推動開發海洋休閒遊憩活動,而台灣擁有的豐富鯨豚資源,正是政府極力推廣民眾前往體驗與接觸的海上休閒娛樂活動。 貳、台灣賞鯨活動概況 一、鯨豚資源分佈   台灣為一海島型國家,東臨太平洋、北瀕東海、南接南海、西有臺灣海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海域受到黑潮、中國大陸沿岸流、東北季風流及西南季風流等洋流的影響,各種海洋資源相當豐富,其中包括了珍貴的鯨豚資源,依據中華鯨豚協會指出,台灣的鯨豚種類至少有29種,佔全世界鯨種(79種)的三分之一以上,資源相當豐富,其中又以宜蘭縣、花蓮縣及台東縣為賞鯨豚潛力最高的3個縣市,茲將3縣的鯨豚資源分述如下: (一)宜蘭縣   宜蘭主要賞鯨豚區域集中於龜山島http://tw.youtube.com/watch?v=vMHAefKcxrU周圍海域,一趟賞鯨行程通常包含了賞鯨豚及繞龜山島(或登龜山島)兩個主題。根據周蓮香等人的調查,宜蘭縣沿海鯨豚種類約有10種,其中以長吻飛旋原海豚為主要的鯨種,而於1998年3月至1999年10月止,周蓮香等人於宜蘭縣沿海30公里範圍執行92航次的調查發現,在此海域航次的鯨豚發現率達74%。 (二)花蓮縣   目前花蓮海域已發現的鯨豚計有20餘種,其中以瑞氏海豚、熱帶點斑原海豚、長吻飛旋原海豚、弗氏海豚等為主要發現的鯨種,在世界79種鯨豚中,花蓮海域http://tw.youtube.com/watch?v=V0kC3o9z8_o佔有34%的鯨豚種類出現紀錄,而於1996年6月至1996年9月止,周蓮香等人於花蓮縣沿海區域執行30航次的調查發現,在此海域航次的鯨豚發現率高達90%。 (三)台東縣   台東海域http://tw.youtube.com/watch?v=-h0C_ZZl3iA出沒的鯨豚約18種,其中以瑞氏海豚、熱帶點斑原海豚、長吻飛旋原海豚、弗氏海豚等為主要發現的鯨種,而於1997年4月至1999年4月止,周蓮香等人於台東縣沿海37公里範圍(不含綠島、蘭嶼)所執行97航次的調查發現,在此海域航次的鯨豚發現率達82%。 二、賞鯨活動相關法規   目前我國允許從事海上遊憩活動之船舶計有二種,一為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漁業法制定之「娛樂漁業管理辦法」所建造之娛樂漁業漁船;一為按交通部依「遊艇管理辦法」建造之遊艇,然因台灣地區遊艇尚未普及,致目前載客從事賞鯨活動之船舶以娛樂漁業漁船為主。   早期的娛樂漁業漁船,主要以載客從事休閒海釣或參觀漁撈作業活動為主,然近年來因民眾從事海上休閒活動之風氣日漸興盛,原先休閒海釣或參觀漁撈作業活動已不敷國人瞭解海洋、親近海洋的慾望,再加上臺灣東海岸地區擁有豐富之鯨豚資源,為滿足國人瞭解與體驗海洋生物生態的需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999年8月18日修正「娛樂漁業管理辦法」,將娛樂漁業所稱之漁業範圍修正為涵括觀賞海洋生物及生態之休閒活動,自此,蔚為風潮之賞鯨豚活動遂正式納入娛樂漁業之經營範疇。至2001年7月31日,該會更於「娛樂漁業管理辦法」中新增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得訂定賞鯨活動注意事項或輔導業者訂定業者自律公約,並規定業者應將其置於船上明顯易辨或乘客容易取得之處,俾利有效管理此一新興的產業。目前宜蘭縣、花蓮縣及台東縣政府業已分別訂有「宜蘭縣經營賞鯨活動注意事項」、「花蓮縣娛樂漁船班會自律公約」及「台東縣經營賞鯨船自律公約」,以要求業者於載客出海賞鯨時能自發性地遵守規定。 三、賞鯨娛樂漁業漁船發展歷程與現況   國內第一艘賞鯨娛樂漁業漁船於1997年7月正式在花蓮石梯漁港開航,該年計有3艘賞鯨船,1998年增加為4艘,至1999年8月政府將賞鯨活動正式納入娛樂漁業之經營範疇後,台灣賞鯨活動進入迅速擴張期,該年的賞鯨娛樂漁業漁船快速成長至12艘,為前一年度的3倍之多,2000年除新業者的加入外,原有業者也紛紛增建新船以因應市場需求,總賞鯨娛樂漁業漁船艘數達25艘,至2001年成長至33艘,而參與賞鯨的人數由1997年的1萬人次增長至2002年的22萬5千人次,6年累積的總人數超過73萬人次,為漁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如附表)。
附表 臺灣賞鯨活動發展迄今船數、人數一覽表
年別
賞鯨船數(艘)
遊客總數(人次)
1997
3
10,000
1998
4
50,000
1999
12
100,000
2000
25
150,000
2001
33
200,000
2002
33
225,000  目前賞鯨娛樂漁業漁船主要分佈於宜蘭縣、花蓮縣及台東縣,合計約27艘,其中龜山島海域的賞鯨娛樂漁業漁船密度居全國之冠,著名的龜山島景觀吸引了鄰近各港口賞鯨娛樂漁業漁船的青睞,而烏石漁港、梗枋漁港及南方澳漁港因接近龜山島海域,成為宜蘭地區賞鯨的3個主要港口,其賞鯨娛樂漁業漁船計有13艘,據統計,宜蘭地區2001年的賞鯨人數約76,767人次,2002年約為126,662人次,賞鯨人口成長迅速。   花蓮縣是國內賞鯨的重鎮,1995年國內學術單位開始在花蓮外海初探鯨豚蹤跡,發現豐富的鯨豚資源,隨後進一步與花蓮地區漁民組成「尋鯨小組」,由石梯漁港出航,持續進行鯨豚的研究與調查。1997年夏天,台灣第一艘賞鯨娛樂漁業漁船-「海鯨號」在石梯漁港首航,自此揭開了台灣賞鯨活動的序幕,也開啟了台灣海洋生態旅遊的新紀元。目前花蓮地區計有11艘賞鯨娛樂漁業漁船,花蓮港7艘,石梯港4艘,據統計,花蓮地區賞鯨人口從1997年的2,000人次,逐年激增,2001年為70,673人次,2002年則為79,234人次。   台東地區的賞鯨豚活動主要集中於新港及伽藍二個漁港,因本地具有豐富的鯨豚資源,加上三仙臺、都蘭灣、小野柳等天然美麗的景點分佈於海岸線上,發展賞鯨活動之潛力十足,惟因其發展較晚,且因地理位置較偏遠、交通較不便利,因此來此區賞鯨之遊客較少,經營之業者亦不多,目前台東地區計有3艘賞鯨娛樂漁業漁船,其中新港漁港2艘,伽藍漁港1艘。據統計,台東地區2001年的賞鯨人數約為14,108人次,2002年約為15,150人次。 參、現階段政府輔導措施 一、在強化業者經營體質方面 (一)輔導縣(市)政府及民間團體辦理業者講習訓練座談會,除講授鯨豚生態及賞鯨規範以兼顧觀光及保育並重外,更加強業者之經營理念,以提高服務品質。 (二)輔導縣(市)政府及民間團體辦理賞鯨解說員訓練研習課程,授與鯨豚相關知識、解說技巧及賞鯨船行駛規範等,並補助中華鯨豚協會印製賞鯨解說導覽手冊,以提昇解說品質。 (三)補助中華鯨豚協會辦理賞鯨豚之生態影響調查以提供管理規範之參考。 (四)推動賞鯨策略聯盟,並建置賞鯨生態標章制度,從硬體的船隻設備、軟體的解說服務以及業者對當地賞鯨活動的貢獻等項目,擬定一套適合國內賞鯨活動的準則,不僅讓業者有遵循的標準,更可提供遊客選擇合格且符合生態永續經營的賞鯨船舶。 二、在賞鯨活動推廣宣導方面  補助宜蘭、花蓮縣政府及中華鯨豚協會製作宣導影片,透過各種媒體予以播放,藉以擴大市場層面,增加業者經營之利基。 三、在加強賞鯨娛樂漁業漁船安全管理方面  為加強娛樂漁業漁船之航行安全,自2000年開始,農委會漁業署即配合行政院「維護公共安全方案」,每個月會同交通部交通事業管理小組及各港務局至各漁港辦理娛樂漁業漁船安全檢查抽檢工作,以瞭解各地娛樂漁業漁船在安全方面之管理情形,俾利督導改善。 肆、結語   台灣賞鯨業自1997年在花蓮縣拉開序幕後,發展迄今已邁向第七年,成為國人從事海上休閒活動的重要項目之一,亦為政府積極推廣的生態旅遊項目,為使此項產業更能符合遊客的期待與需求使其得以永續發展,筆者在此提出下列幾項建議: 一、業者可根據不同需求彈性,實施差異性船票價格,於賞鯨豚活動的非尖峰時段降低票價,以吸引更多民眾前往,但要避免同業間的惡性競爭。 二、政府應輔導民間團體建置賞鯨網站,以加強行銷、宣傳的工作,拓展更多的客源。 三、加強解說人員的培訓並配合當地既有的文化特色或自然景緻,規劃安排不同的解說內容,以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 四、加強船隻的硬體設備及安全性,業者應定期辦理船舶的維修工作,政府單位亦應加強船舶的安全檢查。 五、賞鯨船上可放置鯨豚圖鑑、當地海上景觀圖說供遊客觀賞對照,亦可於船上介紹提供當地餐飲、住宿及交通等資訊,以加強各類資訊的提供,讓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業者應透過賞鯨豚策略聯盟與同、異業合作規劃套裝旅遊行程,以建立特有的賞鯨旅遊行程,吸引遊客前往。 七、建立賞鯨業者回饋制度,賞鯨活動的蓬勃發展,其最大受益者當屬經營業者,為使此項產業得以永續發展,業者應有回饋地方的心態,如可提撥部分船票收入成立基金,作為鯨豚研究之用。   台灣地區的賞鯨事業成長迅速,遊客由最初10,000人次成長至225,000人次,對繁榮地方經濟具有一定的貢獻,但或多或少也影響了鯨豚的生態,因此政府對於賞鯨船數量、港區設施以及鯨豚生態等,應有進一步的成長管理評估與規劃,使生態保育與遊憩休閒可以共存共榮。〈摘錄自農政與農情第140期〉


課程名稱:我國休閒漁業經營概況

姓名:林芮廷


班級:休閒一甲


學號:1096420026


Email:abc_543@yahoo.com.tw

資料來源:http://www.2to1agri.com/APAGRI/21.nsf/ByUNID/741738F2D236DDD848256E4C001A3432

潘安邦 呂蔡金美 洪志雄 林忠霆 歌聲風靡澎科大校園2008 04 09

休閒漁業規劃實務-我國休閒漁業經營的種類-2008.04.10

班級:休一甲
姓名:吳佩芹
學號:1096420014
  
  休閒漁業是把旅游業旅游觀光水族觀賞等休閒活動與現代漁業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結合配置,以提高漁民收入,發展漁區經濟為最終目的的一種新型漁業。
現代休閒漁業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生產經營型︰ 是指一些漁場以漁業生產為主,以垂釣為輔的生產經營方式。
2休閒垂釣型︰是指一些專業垂釣園和設施較完備的垂釣場以開展垂釣為主,集遊樂、健身、餐飲為一體的休閑漁業。
3觀光療養型︰ 是指一些公園山區結合周遭旅遊景點,綜合開發水資源,“住水邊、玩水面、食水鮮”,既有垂釣、餐飲,又能觀景、休閒、度假、避暑。
4展示教育型︰是指一些水族館以展示海洋魚類為主,集科普教育、觀賞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博覽館。
  休閑漁業是對漁業生產的補充,是對漁業資源的綜合利用,是在漁業資源銳減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現有的生產工具和海洋漁業資源,開拓出來的一條新路子,是實現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選擇。因此,從隸屬關係上看,休閑漁業應是漁業的一種新形式,生產者也多是原來的專業漁民。休閑漁業涉及到出海捕撈和近海垂釣,使用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模式都有其特殊性,必須在符合漁業生產和漁業資源環境的前提下,因地製宜的設計休閑漁業項目,建造有關的設施,以休閑漁業來促進當地的漁業生產。
  休閑漁業也是一項新興的旅游資源,其目的是吸引人們在閑暇時前來度假娛樂和消費,其項目的設計要求新穎健康,既能吸引游客又要保証游客的安全性。因此,對休閑漁業管理還涉及到人身安全及飲食衛生的管理。這就需要會同各有關部門共同製定有關的規定,或參照現有的相關條例,行使管理職能。
  休閑漁業提高了漁業的比較利益;為水產動物的銷售開辟了很好的渠道;調動了農民的投入熱情,致富了農民。發展這項新產業,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拉動內需,豐富民眾生活,提升民眾生活質量的客觀需要,也是漁業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動力。
  我國疆域遼闊, 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漁業漁區有其特色及優勢,發展休閑漁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主題旅遊設計~北非~埃及


















埃及概況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西元前3200年出現奴隸制的統一國家,當時國王稱法老。公元前525年為波斯人征服,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公元前332年左右,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打敗波斯人,建立了希臘—馬其頓人的統治。公元前30年羅馬執政屋大維出兵侵入埃及,從此羅馬統治達600餘年,使埃及成為當時主要的基督教國家之一。公元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在埃及推行「阿拉伯化」。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798—1801年,法國拿破侖入侵並統治3年。1882年英國軍隊佔領埃及。埃及名義上仍屬奧斯曼帝國版圖,實際上成為英殖民地。1914年,英取消奧斯曼帝國對埃的宗主權,宣佈埃為英的「保護國」。迫於埃及民族運動的壓力,1922年2月28日,英被迫承認埃及為獨立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直到1956年英國軍隊撤出蘇伊士運河區。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了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
1953年6月18日,埃廢除君主制,宣佈成立埃及共和國,穆罕默德·納吉布出任第一任總統兼總理。1954年11月納賽爾取代納吉布任總統。1956年納賽爾宣佈把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並挫敗英、法、以聯合軍事干預。1958年2月,埃同敘利亞聯合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敘利亞政變後脫離阿聯。1970年納賽爾病逝,薩達特繼任總統。1971年9月1日埃及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總統遇刺逝世後, 穆巴拉克 當選總統。




特色地點介紹:


開羅

開羅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南端,由開羅、吉薩、蓋勒尤比3省組成。開羅是一座古城。公元前300年,上埃及統一上下埃及,在尼羅河三角洲頂端建立了首都-孟菲斯城,古埃及許多王朝以此為其統治中心,並在附近建立了大批陵墓。該城距現在的開羅市區約30公里。公元696年,法帝瑪王朝征服埃及,在該城附近建立新城。開羅又名「千塔之城」。「塔」指的是清真寺的宣禮塔。





埃及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座落在開羅市中心的解放廣場,1902年建成開館,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六世紀的歷史文物25萬件,其中大多數展品年代超過3000年。博物館分為二層,展品按年代順序分別陳列在幾十間展室中。該館中的許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王石像、純金製作的宮廷御用珍品,大量的木乃伊、及重242磅的圖坦卡蒙純金面具和棺槨,其做工之精細令人讚歎。博物館最著名的展品是圖坦阿蒙墓出土的珍寶,包括人形金棺、金樽室、金御座、王后金冠及其他王室用具。圖坦阿蒙金棺是用450磅純金製成,是人類歷史上最精緻、最偉大的金製品。






胡夫王金字塔 Great Pyramid



埃及向來以金字塔聞名於世,大大小小金字塔加起來約95座,大部分座落於吉薩西緣的沙漠高原地帶,於是又統稱為吉薩金字塔(Giza),現在已列入全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吉薩金字塔群中以古夫金字塔最大(Khufu),大到真是令人瞠目結舌。古夫金字塔塔高146公尺,相當於一座數十層樓高的摩天大樓,塔基每面寬230公尺,繞塔一圈約一公里,面積高達5公頃,體積有250萬立方公尺,估計至少可容納全世界前五大教堂。金字塔外觀壯觀宏偉,氣勢磅礡。






獅身人面

古埃及人常用獅子代表法老王,象徵其無邊的權力和無窮的力量,這種神權觀念,促使了獅身人面混合體的產生。於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古埃及人便鑿出獅身人面像基沙巨像。巨像高66呎、長240呎。據說當時並無雕鑿獅身人面像,但由於卡夫拉王金字塔竣工時,剩下一塊巨大的圓頂石灰石,擋住卡夫拉王金字塔。有一位不知名的雕刻家獨排眾議,把巨石雕刻成獅身人面像,用以紀念卡夫拉王。可惜巨像雕成不久,即為流沙掩埋。1920年代,來自歐洲的考古學家合力消除了巨像的流沙,加以修葺,使這座巨像重新雄踞於卡夫拉王金字塔前,凝視著浩瀚的黃沙。





阿布辛貝勒神殿

阿布辛貝勒神廟是阿斯旺的旅遊重點,建於公元前1300-前1233年,是由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門前有4座拉美西斯坐像,每尊高20公尺,座像旁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歷經逾3000年的風蝕仍完好無損。 30多年前,當阿斯旺高壩開始動工修建、努比亞古跡面臨著永沉湖底的厄運時,它的價值才為世人矚目。




尼羅河

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長6695公里,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 並列非洲最大的兩個河流系統。幾千年來,尼羅河每年6~10月定期氾濫。8月份河水上漲最高時,淹沒了河岸堤壩兩旁的大片田野,這時人們紛紛遷往高處暫住。十月以後,洪水消退,原來田野的土層上積上一層厚厚的淤泥。在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們栽培了 棉花 小麥 水稻 椰棗 等農作物。尼羅河哺育著沿河的居民,沙漠地區形成了一道「綠色走廊」。古埃及 人在這裡創造出高度的文明。




路克索

這個舊稱底比斯,曾為新國王時代西元前1550-1070年埃及首都的城市,是埃及當時最興盛的城市之一,然而在第18-19王朝時期政經地位式微,經過了三千多年,蘊藏豐富的歷史遺跡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接受古文明的洗禮。這個城市比起尼羅河谷的其他城市還多了一些歷史,城內盡是如希臘式雄偉的神廟;石灰岩柱和神秘的陵墓神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一探究竟。





亞斯旺

亞斯旺(Aswan)位於尼羅河東岸,地處埃及和蘇丹的邊界,亞斯旺南郊是第一瀑布(First Cataract),也是尼羅河水路運輸的終點站,所有貨物必須在此卸貨,轉換為陸路運輸工具再運送到內陸,因為這個緣故,亞斯旺成為通商貨物集散地,為商貿重鎮。往亞斯旺南部內陸,這裡輪船已無法駛入,沒有了尼羅河的滋潤,呈現的是一片蕭條的沙漠,後來在二十世紀引用英國技術,建立了高壩 (High Dam), 和人工湖-納瑟湖 (Lake Nasser),不致使沙漠景觀過份單調。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是底比斯主神阿蒙的妻子穆特的神廟,規模僅次於卡爾納克神廟。這裡的大部分工程是由第十八朝法老阿蒙諾菲斯三世完成,後來的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大門和庭院,並在門口豎立了六尊他的塑像,現存三尊。廟內原來有兩座尖方碑,其中一座被穆罕默德·阿里送給了法國,現在座落於巴黎協和廣場。




孟農巨像




孟農巨像矗立於尼羅河西岸和國王谷之間原野上的兩座岩石巨像。原來是「阿敏何特普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無蹤影。另外孟農巨像高20公尺,風化嚴重,面部已不可辨識。座像是由新王國時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坐像身後,原來是他的葬祭殿,但後來的法老拆了這座建築,並把他做為自己的建築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時代,建築物已經完全被破壞了。



國王谷

在與盧克索城相對的尼羅河西岸的一條山谷中,集中了許多國王和王室成員的陵墓,這就是著名的國王谷。這裡埋葬著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間的64位法老,其中只有17座開放。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沙提一世之墓,從入口到最後的墓室,水平距離210公尺,垂直下降的距離就達45公尺,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宮殿,牆壁和天花板佈滿壁畫,裝飾華麗,令人難以想像。墓穴入口往往開在半山腰,有細小通道通向墓穴深處,通道兩壁的圖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國王谷的墓都建於新王國時代。從地面沿台階向下走,經過前室,就到了安放石棺的墓室。第十八王朝的墓的特點是前室和墓室成直角,而到了十九王朝之後,大多成了直線式的了。

王后谷
位於岩石山西方,有集中的王妃墓,墓的規模雖不及國王墓,但內部壁畫與國王墓完全不同,表現得自由奔放,反
映了當時埃及人的生活習俗。
課程:主題旅遊設計
班級:休閒四甲
姓名:蘇佑芸
學號:1093404046
E-mail:linda55559@yahoo.com.tw

休閒漁業規劃實務 漁業科技 陳雅琪 20080508


課程名稱:我國休閒漁業經營概況

姓名:陳雅琪

班級:休閒一甲

學號:1096420019



一、緒言我國漁業在環保思潮影響下,面臨自由化及國際化之競爭,漁撈作業限制日增、成本增加及魚價下滑等環境之衝擊。民國九十年整體漁業產量約為131萬公噸,較上年減少3.1%。其中遠洋漁業因魷魚捕獲量減少,年產量約79萬公噸、內陸養殖產量28萬公噸、近海產量約16萬公噸、沿岸漁業產量約5萬公噸、海面養殖產量2.7萬公噸,內陸漁撈雖略增產,漁獲量不多。漁業總生產值為新台幣907.7億元。國內漁業經營環境不斷變遷,勞動人口趨於老化與不足,以及兩岸漁業問題等,使我國漁業生產結構面臨調整與轉型。未來在國內外漁業大環境之全球化、自由化、科技化與人本化發展趨勢下,我國漁業勢必加強科技研究,提昇生產、運銷與國內外環境等方面之競爭優勢,確保我國漁業之永續經營。八十六至九十年度漁業科技專案研究計畫投入經費http://www.nsc.gov.tw/pub/yearbook/yearbook91/main/c/figure/f-4/c4-3-7.htm,研究人力http://www.nsc.gov.tw/pub/yearbook/yearbook91/main/c/figure/f-4/c4-3-8.htm。二、現況九十年度漁業科技專案研究計畫共有九大類,投入經費新台幣387.5百萬元,人力852人年。有關海洋漁業科技部分,詳述於第四篇第八章第二節「海洋漁業科技」中。本節僅說明九十年度養殖漁業科技專案研究計畫主要內容及重要成果如下:(一)養殖魚蝦貝類繁養殖及疾病防治技術開發研究(經費新台幣57.8百萬元、人力98人年)1.沙蝦室內養殖系統研發研究顯示有無底質對沙蝦成長與活存沒有影響,沙蝦在鹽度26ppt之活存率最高,沙蝦的活存率及成長與光照無關,田野間混養池平均收穫量較單養池為高。
2.養殖九孔腸炎弧菌感染症之病因研發進行腸道分離菌株對養殖九孔的血淋巴抑制腸炎弧菌能力的研究結果,發現蓄養在水溫23℃的九孔血清對腸炎弧菌具較佳抑制能力。3.海水魚弧菌症疫苗有效性研發研究以病原弧菌進行疫苗有效性之試驗,結果顯示無論先前的處理是浸泡或注射方式,再經由第四週口服補強後,各處理組對弧菌之攻擊顯現良好的保護效果。4.超高密度養殖白蝦疾病防治技術研發研究應用益生菌之效果,結果發現活性多醣體添加在飼料中,可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活存率達85%;同時應用抑菌劑處理,可抑制弧菌在養殖環境之數量,降低弧菌症對白蝦的感染。5.甲魚人工飼料之改進研發研究顯示當飼料的鈣源僅來自於魚粉時,甲魚的增重在各組中為最低,當飼料額外補充無機鈣時,甲魚的成長也隨之增加;當飼料磷含量為3.0%、鈣含量為5.7%時,甲魚成長最好。(二)養殖漁業生產自動化研究(經費新台幣11.6百萬元、人力16人年)1.分隔式養殖系統研發改良分隔式養殖系統,增加水下噴射式加氧機,可保持池水接近飽和溶氧;增加水底之集淤口和由池底吸淤的刷網機, 可保持水底乾淨;進行尼羅紅魚養殖試驗,養殖密度每噸水達30公斤;收穫前以鹹水養殖4天,可除去臭土味,增加產值。 2.自動化循環水蝦苗培育系統研發試驗以添加水藻維持水質穩定,發現所添加之周氏扁藻無法適應天候變化,反使水質變化更大;使用單純化生物相之循環水系統則能控制穩定,經試驗顯示白蝦苗活存率可達95%以上,飼料係數1.9。3.箱網養殖投餌機研發完成海上飼料導管之設計與細部結構圖、投餌機之製作與配管作業,及海上平台之固定試驗,製作中央式單管箱網自動投餌系統,餌料導管可同時針對3口箱網投餵不同次數及不同餌料量的餌料主機最長輸送距離100公尺,可節省1/2的投餌時間。4.九孔自動餵飼系統改良針對懸吊式九孔自動餵飼系統的定量精度與移動時的搖晃現象進行改良,定量精度可達3.58±1.25片飼料,移動定位的時間大約減少1/4左右;研發單機高精度的餵飼主機,裝有光纖感測器可設定一次進料片數,進行計數,精確控制噴料量。5.電腦魚計機研發研製電腦魚苗計數機,能準確定位水盤位置使影像的擷取範圍不致發生偏差。經實驗後,單批最佳處理量約為200~250尾,平均每分鐘處理4個循環,準確率為 93%。6.循環水養殖系統之新型過濾設備研發改良固體粒子過濾機,研發適用於分隔式養殖系統的生物過濾器,增加可以程式控制之控制器和電動閥,重新設計進出水管路和槽底形狀。三、展望國內外漁業經營環境急遽改變,漁業生產結構面臨調整與轉型,如何永續經營是台灣漁業邁入新世紀所需面對的課題。目前農委會提出農業知識經濟、策略聯盟及電子化農業等政策及計畫,積極導入知識管理,加速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轉型,由提高生產力的傳統的「數量經濟學」模式導向以提昇產業競爭力的「知識經濟」,開發新材料、新品種、新機器及更多的新資訊。我國水產繁養殖技術與研究,未來除持續朝科技型養殖漁業發展,促使台灣養殖漁業從傳統性產業蛻變為優質的養殖漁業http://tw.youtube.com/watch?v=YvTrFPX66FI外,並將朝向與國外合作方式進行水產生物科技、水產種苗及自動化養殖等相關產業發展。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潮間帶2008/04/17


潮間帶環境
適位於黑潮支流與中國沿岸冷流交匯處,溫、冷水性魚類族群常洄游至此,為台灣近海主要漁場之一。風景區內陸域總面積約130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度達320公里;若以單位面積海岸線長度與台灣本島比較為台灣本島之120倍。錯綜複雜的海岸線形成大小不同、底質各異的潮間帶,為台灣地區最珍貴的自然資源區之一。潮間帶指大潮平均高潮位至大潮平均低潮位間的區域。在潮間帶環境中,許多物理、化學因子的作用都同時發生,每個生物體皆被其他動、植物所包圍,彼此互相影響。潮間帶各個組成份子互相協調的結果,即產生生物群聚現象。所謂生物群聚(Biotic community),就是指生態系內生命的組合,亦即各種族群聚集生於某一特定區域或棲所內。相鄰的生物群聚有時界限分明,有時卻逐漸混合一起。一個生物群聚形成後,其所持續之時間長短不同;整個生物群聚的消滅多由地震、火山爆發等意外災難所致,群聚內部則因應自然環境的變動或組成份子的消長,而呈有規律或無規律的變化。澎湖地區潮差約3公尺,因此潮間帶的寬廣會隨著各海濱地形的變化而有不同,如在桶盤其潮間帶極淺、在後寮則極寬廣。

生物介紹
《藻類》 
南方團扇藻藻體膜狀呈扇形,有時縱裂成數個扇形面,高可達15公分,背面呈黃褐色,腹面覆有一層薄薄的石灰質。生長在低潮線附近或潮間帶下部岩石上,在澎湖海域十分常見。
 






囊藻藻體球狀或半球狀,中空,直徑可達6至7公分,新鮮時呈黃色,乾燥後變為黃褐色。春季至初夏為其生長季節,在低潮帶及潮下帶的礁岩上常可見到許多球狀藻體,亦常被風浪吹到岸邊聚集成堆;此種類分佈在澎湖各地潮間帶極為豐富。







《魚類》 

八帶蝴蝶魚體黃色,胸與腹部色較淡;具有8條褐色橫帶,第一條為眼帶。為日行性的魚種,棲息於珊瑚礁海域,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在澎湖海域較為常見,但是在台灣其他海域則為稀有的蝶魚;體長可達12公分。
 






玳瑁石斑體淺褐色,密佈六角形暗斑,狀似蜂巢,腹鰭基部前方有二條橫帶。喜歡棲息淺海礁岩或珊瑚底,肉食性,喜食蝦蟹、小魚,在澎湖海域十分常見,亦是抱墩和垂釣最主要的漁獲物。







《珊瑚類》

指軸孔珊瑚珊瑚群體呈叢狀或繖形,底部通常癒合,而由此伸展出短的分枝。珊瑚石直徑小於3.7公釐。生活群體呈黃褐色或黃色。通常生長在波浪衝擊較大的淺水域裡,以水深5公尺以內的淺礁緣處較為常見;廣泛分佈於澎湖群島,尤以白沙鄉和望安鄉珊瑚淺坪的礁緣處所擁有的群體數量最為豐富。
 



腎形盤珊瑚群體都是由葉片形所組成,有時為扁平或規則褶曲,珊瑚石直徑約1.5至2公釐。通常生長在淺水處礁緣附近,以水濁處較為常見;群體形態複雜,顏色為黃綠色,尤其在群體邊緣往往十分亮麗;此種類在澎湖海域頗為常見。






《甲殼類》 

太平洋槍蝦額角尖緣有長出2至3根剛毛,體呈淺綠色,細縱條白斑分佈在腹面上,體長約2.5公分。在潮間帶礫石、礁岩灘常可聽到“嗒”“嗒”的巨大聲響,是其利用大螯腳敲擊所發出的聲音。成體可長達3至4公分,以小型無脊椎動物或死亡的動物屍體為食;在澎湖各地礫石或珊瑚碎片的潮間帶均有分佈。
光手滑面蟹頭胸甲橢圓形,全身以棕褐色為主,有些個體表面有奶油色花紋或塊斑,螯足指節為棕黑色,不可動指節的棕黑色延伸至掌部末緣。棲息於珊瑚礁地區的潮間帶,尤其以石塊下或岩縫中為藏身之所在。頭胸甲寬可達7公分。在澎湖各地珊瑚礁區十分常見。





《棘皮動物類》 

飛白楓海星體呈灰白色腕肢表面,背面有黑褐色橫帶斑;輻長約10公分,管足細長而且脆弱,少數個體只有4腕。棲息於潮間帶、底質為平坦的沙泥或珊瑚砂底,在非繁殖期也可以見到雄性會攀附在雌性之上,有假交配行為,在澎湖內海潮間帶十分常見。





白棘三列海膽俗名馬糞海膽,為較大型的海膽,棘刺細短不易傷人。棲息於珊瑚礁區或礁石區,以大型藻類及海草為食是澎湖海域內常見的一種海膽,一般在靠近海岸的淺水域中就可以見到他的蹤跡。經常以管族吸附一些藻類或珊瑚碎片來偽裝自己。生殖線具有高量的蛋白質,可精心調理成一道佳餚,經濟價值相當高。每年四、五月為馬糞海膽生殖線成熟的旺季,本地漁民有專船前往各離島海域捕此種海膽。
 

長硨磲蛤為大型的雙殼貝類,殼形較長,黃白色,粗放射肋上有大的鱗片突起,雙殼間有大的足絲孔,殼長可達30公分以上。常棲息於珊瑚礁海域以足絲附著於礁石上,外套膜上有共生藻與其共生,白天有光照時會張開雙殼,使共生藻進行光合作用。由於遭受大量採集,在澎湖海域數量已經不多見。





《貝類 》

高腰蠑螺貝殼呈高捲帽形,有粗螺肋,殼表色彩有變異,一般為綠褐色,殼口內銀色,口蓋圓凸,殼高約4公分。一般棲息於礁岩岸低潮線以下的淺海底。以藻類為食,早期在澎湖海域產量十分豐富,肉可供食用,也是最具經濟性食用貝類之一。






     圖片


課程:觀光遊憩資源實務
指導老師:徐瓊信 老師班級:休閒四甲
姓名:謝長志
學號:1093404004
E-mall:nike74930@yahoo.com.tw

主題旅遊設計~歐洲~普羅旺斯

普羅旺斯簡介
普羅旺斯省(Provence-Alpes-Cote-d'Azur)南抵地中海,北端深入阿爾卑斯山,這裏風景殊異,色彩變化極為豐富。這一地區向來熱情好客,陽光充足,生活安寧而溫馨,吸引了無數藝術家,如梵古(VanGogh)和畢卡索(Picasso),還有帕尼奧爾(Pagnol)、雷諾阿(Renoir)和菲茨傑拉德(Fitzger-ald)等人。它的光線宜人,風景多姿:地中海沿岸那些碧綠的小海灣,岸邊有松柏如傘;卡馬爾格(Camargue)平原以及沃克呂茲(Vaucluse)葡萄園;上普羅旺斯高地(Haute-Provence)彌漫著百里香與薰衣草的香味,還有南阿爾卑斯山的座座高峰......這裏同時也是一片具有悠久歷史的土地,是各種文明的真正交彙點,留下了無數的景點。僅為這些景點,就值得前往一遊:阿維農(Avignon)以及它的教皇宮、阿爾勒(Arles)和奧朗日(Orange),在那裏,依然可以感受到羅馬時代的氣息,還有艾克斯(Aix-en-Provence),聖特羅佩(Saint-Tropez),等等,肯定會使您流連忘返。而此處的美食同樣會使您駐足,去體味那蒜香與橄欖油的特有味道。
普羅旺斯-歡迎來到舊日的福塞昂城(CitePhoceenne)!
馬賽跟普羅旺斯省其他地方一樣陽光充沛,還有2,600年的悠久歷史,這裡亦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國際都會,當地人都熱情好客。馬賽叫人喚起的是一幅歷史景像,一艘艘船隻在世界各大口岸穿梭,載回幾許異地生活情懷點滴和氣息返回法國。馬賽的地勢山巒起伏,到處滿佈石灰石,小巷街道和一排排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望向大海,景緻醉人。馬賽承襲了豐富而獨特的傳統,文化活動頻繁,而且景色優美,在此您可欣賞當地的山巒和地中海的如畫景緻,包括當地的海灣、島嶼等。普羅旺斯-馬賽
「必遊景點」
普羅旺斯-馬賽聖母院(BasiliqueNotreDameDeLaGarde)
位處市內154米的高點,第一座教堂建於1214年,後來FrancoiseI於1524年下令在此興建一座堡壘,到了第二帝國時期再度大興土木,根據建築師Esperandieu的設計圖進行加建工程,成為如今這個羅馬拜占庭式風格的建築物,及後在1864年受封為聖母院。在這裡的海濱廣場,您可欣賞馬賽最壯觀宏偉的一面。放置在聖母院內的「馬賽聖母像」舉世聞名,每年有1,600,000名遊客都會到此一睹她的芳容。聖母院內還收藏了許多謝恩牌,全部都是文間藝術珍品。瑪卓大教堂(CathedraleSainteMarieMajeure(LaMajor))瑪卓大教堂壯嚴宏偉,華麗典雅,是19世紀羅馬占拜庭式建築瑰寶。
普羅旺斯-聖讓堡壘(FortSaint-Jean)
堡壘由耶路撒冷的聖約翰醫院修會下令於12世紀開始興建,而方塔則由Rene皇帝(15世紀)於15世紀下令建造。到了1670年左右,路易十四下令ChevalierdeClerville興建瞭望塔TourduFanal,並給堡壘加強防衛。
普羅旺斯-尼科拉堡壘(FortSaintNicolas)
這座星形堡壘由路易十四於1680年下令ChevalierdeClerville興建,可俯瞰全城。
普羅旺斯-馬賽的港口
馬賽的港口歷史已有2,600年︰從昔日的福塞昂城市Massalia演變成為今日號稱「東方之門」的馬賽,從舊港(VieuxPort)到埃斯塔克(Estaque),都見證當年的航海歷險及19世紀貿易的迅速發展。
普羅旺斯-市中心-舊港(TheVieuxPort)
碼頭早於26個世紀前建成。每天清晨這裡的魚市場都熱鬧非常,而碼頭則泊滿小漁船及小艇。
普羅旺斯-埃斯塔克小港(lepetitportdel'Estaque)
擁有城內最如詩如畫的美景之一,不少現代派畫家亦曾醉倒其下,包括塞尚(Cezanne)、布拉克(Braque)、戴倫(Derain)、杜菲(Dufy)……






















課程:主題旅遊設計
班級:休閒四甲
姓名:蘇佑芸
學號:1093404046
E-mail:linda55559@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