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主題旅遊設計 - 南北極之旅

主題旅遊設計 - 南北極之旅

南極
  南極大陸是地球上極富自然之美 ( Nature Beauty ) 的地方:它有獨一無二壯闊橫亙的山脈、冰帽、冰棚 ( Iceshelf )、環繞它之南冰洋上巧奪天工的冰山 ( Iceberg ) 與海濱地區豐富的野生動物 ---- 海豹、鯨魚、各種海鳥,可愛的企鵝更為人們印象中的南極標記,它是地球上最後一個未受破壞的陸地。
  南極大陸是地球上最由大自然力量主宰的陸地 ---- 是富有海洋精神的人們眼中之最後一個具有大自然原始風貌與潛藏巨力的陸地。500年前人們便開始使用極簡陋的設備展開一連串的南極探險活動;而晚近有一位紐國十幾歲的青年在其南極船游的行船日誌上曾有一段讓人引起共鳴的感言。
  南極大陸亦是唯一沒有警察、法官與監獄的陸地,它是一個和平的陸地,整個南極地區已在1991年之南極公約年會所通過之馬德里環境協議書 ( Madril Protocol ) 被 劃為『世界公園 ( The World Park )』。







北極
  北極地區有一個特點,就是有大面積的永久性凍土帶,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這些永久性凍土層和北極、南極冰蓋一樣,都儲存有大量的地球言環境信息,通過鑽取凍土芯和冰芯分析,可以了解古氣候的變化過程和古環境的變遷情況,從而為預測未來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提供重要依據。除此之外,這些永久性的凍土中還保存有大量的固體碳及碳氫化合物,因而具有調節溫室效應,進而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巨大潛力。
  北極不同於南極的另一個特點是陸地生物多樣性。這個特點顯然是由於北極本身的環境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北極地區比南極相應緯度的年平均氣溫高20℃,比南極更有利於不同門類生物的生存與發展。其次是北冰洋周邊的陸地可一直向南延伸到中、低緯度環境,極有利於陸地生物的遷徙與進化。所以,與被環極洋流隔絕而幾乎成為生命禁區的南極大陸相比,北極陸地的生命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對於北極生物多樣性、生物總量、生態環境的研究,不僅直接關系到當地居民的生存環境,而且由於北極與北半球中、低緯度區生物的親緣關系,這些研究從人類的生物資源前景、生物基因工程等角度來看就具有更加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班級:觀光四甲
姓名:張純純
學號:1093411005
信箱:angel_minwoo@yahoo.com.tw
參考資料:http://lamkek.oceantaiwan.com/antarctic/index.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42712308


休閒漁業----->設計休閒漁業涵構之研究-以王功漁港碼頭為例 黃啟福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指導老師 :徐瓊信
班級:觀休系觀光三甲
姓名:黃啟福
學號:1094411035
E-MAIL:
vip8026697@yahoo.com.tw
作者:吳惠娟 論文題目:設計休閒漁業涵構之研究-以王功漁港碼頭為例

【摘要】

本論文之目的乃在發展一套合理性之休閒漁業規劃設計之設計流程及相關研究方法。本研究期能藉由此研究方法的建構及規劃分析,提供給規劃設計者及決策者規劃設計評估依據的參考。同時亦可利用休閒漁業規劃設計研究方法之確立,以提供各種推論及判斷,並進一步讓決策者也可以依現況之實施過程與成果展現檢討修正以回饋日後規劃設計之依據。 本研究方法係採用都市設計「自下而上」的設計方法,以使休閒漁業涵構之原則達到自然力、客觀力作用及遵循生物有機體的生長原則。研究方法中配合使用工具為文獻回顧法、環境與心理分析法,據此以達研究之客觀性。
本研究之主要內容乃在研究探討休閒漁業所涵構之因子及其特性,並在漁港設計之運用,其研究架構包括相關研究論述的探討,研究方法的建立與應用,及休閒漁業涵構因子、特性的建構與設計實例操作等。本研究主要之相關內容如下:(1)問題界定;(2)文獻回顧與管理;(3)設計論文研究架構;(4)休閒漁業規劃設計計畫書說明;(5)休閒漁業之漁人碼頭規劃設計方案;(6)檢討與結論。
本研究先利用文獻回顧法,收集國內外目前休閒漁業相關之文獻,了解休閒漁業之基本意涵,發展內容,活動提供等等,並配合休閒漁業相關理論研究文獻,作為了解發展遊憩休閒活動之動機參考,並可作為輔助說明,配合環境與心理分析法,建構確實之設計流程,以提供休閒漁業規劃設計時客觀之設計流程及方法,作為規劃設計之實施及檢討回饋,可使休閒漁業規劃設計更加完美呈現。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主要具體成果及貢獻可詳列如下數點:(1)本研究將休閒漁業詳細界定及整理,並探討休閒漁業涵構相關因子之關係;(2)透過此「自下而上」之方法建立及流程發展,休閒漁業涵構可以客觀地依照其漁村特性及需求進行分析選定,並進而降低決策者開發風險以達休閒遊客及漁村居民之需求、提昇休閒遊客及漁村居民之生活品質;(3)本研究休閒漁業涵構相關因子之分析及建立除了考慮一般定性定量外,同時也進行對基地環境產生互動及影響性之考慮;(4)本研究將休閒漁業涵構因子及設計規劃方法與流程予以釐清建立,藉以提供規劃者及決策時設計規劃時之重要參考依據。
從本研究結果得知國人對於休閒漁業活動之參與及了解已有普遍性之認知,在態度上採極高之認同感,普遍性認為適合發展。從事休閒漁業活動人口及年齡結構雖有年輕化趨向,但亦呈現平均化之現象。休閒漁業涵構應以廣義之定義為主,再依各地區環境、人文、文化等相關背景特色分析探討,以使休閒漁業涵構和環境相配合,為必要之過程。休閒漁業在轉型之間並考慮居民與遊客共享,且以居民為主,在遊客需求上,規劃設計方針採多元化多功能之發展。休閒漁業在轉型中,因多為傳統漁業之沒落,故在研究中發現,傳統漁業之機能需求多持機能保留之方式居多,且因休閒漁業之轉型充分顯現公共服務設施之重要性。從研究中顯示,參與休閒漁業活動之遊客中,多因興趣相關因素而參觀活動,故應以環境生態及景觀美質特性加強,以永續生態之態度進行規劃設計,並達到教育學習之功能。

休閒漁業.....台灣漁村發現之旅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指導老師 :徐瓊信
班級:觀休系觀光三甲
姓名:黃啟福
學號:1094411035
E-MAIL:
vip8026697@yahoo.com.tw

台灣漁村發現之旅

漁場資源「不景氣」
來台灣四十幾年,滄海桑田猶如轉眼間,自己的兒子 現在也是漁民,葉子和感嘆改變很多,現在漁船都雇用大 陸漁工,漁民的收入越來越少,不景氣使得餐廳生意不好 ,高經濟魚類的銷路便受影響。原本每年農曆八月到十二 月過年期間,是鰹魚類的汛期,漁民以曳繩釣捕撈,賣給 工廠加工製造,即為聞名的台東特產柴魚,不過東部的鰹 魚漁場似乎也漸漸「不景氣」了。
   四十一年次的鄭康雲,三歲來台灣,十五歲開始捕 魚,現在擁有自己的漁船,他對漁場資源的枯竭充滿無 奈。在漁市擺攤賣魚的鄭康雲表示,大約三十年前,一艘 漁船出海作業都有四、五個人,魚隨便捕就有,一天可以 有幾百斤的魚獲量,平均算來每個人每月都能有一萬多塊 的收入,他現在都自己一個人出海,因為已經沒什麼魚 了,有時甚至會「摃龜」,他就曾經連續十幾天都捕不到 魚,出海一趟,捉到的魚只能賣個一、二百塊,以前台東 的魚都運到西部、台北去賣,現在是魚不夠,反過來還要 從屏東東港、高雄運過來。
 沒有魚可捉的漁民,要如何面對未來呢?因為喜歡台 東的好山好水,自願從北部到台東區漁會上班的廖書賢表 示,用油及人力成本是漁業成本中最高的二項,加入WTO 之後,政府不能繼續漁船用油補貼政策,大型漁船應該會 首先面臨經營壓力,至於本地的小型漁船影響反而較小, 因為台灣早就在吃大陸「進口」的魚,加入WTO後不過 是化暗為明,反倒是捕魚的人變少了,漁業資源或許能夠 藉機回昇,政府目前的漁業政策是輔導競爭力較弱的漁民 轉型休閒漁業,例如海釣、賞鯨等,以因應未來發展。
  防波堤上的鯨魚姿勢不變,看似在等待,等待人們如 何發展有地方特色的觀光漁業;等待所謂「富麗漁村」的 到來。


圖-家婦女輔導培養第二專長,提升生活技能。下圖為媽 祖海上繞境,北起都蘭灣,南至太麻里海域,祈求來年作 業平安及大豐收。

圖-台東區漁會於民國八十八年起,陸續完成以馬賽克壁面 及鯨豚魚類浮雕造型美化防波堤胸牆工程,栩栩如生,令 遊客印象深刻,首開國內漁港防波堤浮雕美化之先驅。

資料來源:


休閒漁業....未來發展策略 黃啟福 35號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指導老師 :徐瓊信
班級:觀休系觀光三甲
姓名:黃啟福
學號:1094411035
E-MAIL:
vip8026697@yahoo.com.tw

未來發展策略

從傳統再出發,以地方發展為思考軸向的澎湖漁業振興

  從歷史的漁業發展脈絡可知,澎湖的漁業資源不斷地被積極開發,與日本或是臺灣進行著不均等的經濟交換,而使得澎湖未能擺脫離島的邊陲依賴性格。是故,今後澎湖的總體發展方向即是要朝向永續發展、社區文化的嶄新歷程,而此種展現不僅是在觀光部門,亦更是在民生基礎產業——漁業——具體實現,以地方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產業的發展。

  未來國際間漁業部門的轉變趨勢必是逐漸擺脫「採集式」的漁業經營方式,而邁向優良漁業環境、高級技術、私部門資本、企業化經營、以及休閒遊憩相互整合的「資源管理型」漁業。而澎湖縣的漁業發展,在絕佳自然條件與先端實務技術的雄厚基礎之下,配合公私部門資本的引入,公部門政策的支持,以及關聯產業(包括,生產/消費/行銷等的整體工業藍圖)的適切掌握,可使得澎湖縣的漁業生產與結構有重新調整的契機,從傳統再出發,促成初級產業的轉型。

周邊水域漁業資源的回復與合理利用,沿近海漁業生產結構的改變

一、以村里為單位經營漁場,重塑澎湖「漁村的文化」

  (一)資源管理型漁業的推進

  隨著經濟結構及資源環境的變遷,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從以往的獵捕期、放牧期,以至現今所被強調的耕耘期。而無論其經營型態是常民維持生存的漁撈型、抑或是小型商業型、企業經營型,以及近年來興起的娛樂性經營型態,均與資源的運用關係密切。因此,漁場資源的利用與管理應被限制與監督,亦即朝向所謂的資源管理型漁業推進。

(二)推展社區化漁場管理制度

  沿近海域漁業資源的枯竭,是澎湖漁業發展最大的致命傷。而這肇因,不僅是個政治問題:國家長久以來積極的漁業捕撈政策措施,但卻相對地缺乏有效的保育行動;亦是個地方性問題:地方漁民的過漁與毒炸魚現象。而為解決這問題,除了推行永續發展的資源管理型漁業與嚴加查緝外,亦可由澎湖的地方歷史文化脈絡尋求答案。
  澎湖當地居民習於以海為生,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而形成了以村為核心的漁撈活動空間配置。因此,社區村里與漁場之間素已有密切的關聯,故可輔導村里成立合作社申請專用漁業權,由村里自行管理漁場,以杜絕目前嚴重的毒炸魚事件。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此即是將公共財私有化,以解決外部性的問題。更積極的來說,可以先輔導試行於一示範漁村(如,湖西鄉北寮村)後,再逐步推廣於澎湖各地。

  二、永續發展的栽培漁業

  (一)實施栽培漁業以回復沿近海的漁業資源

  1.以成立栽培漁業中心為首要的爭取目標,推動栽培漁業。
在特殊的漁業歷史發展脈絡下,漁場資源的枯竭是臺灣目前所遭遇的共同現象,於澎湖更是如此。作為澎湖基礎民生產業的漁業所面臨的危機,應先由漁場資源的回復為解決的主軸,即是發展栽培漁業。
栽培漁業可分為「育種」與「造場」兩大項目。育種泛指魚介貝類之種苗的大量生產、中間育成、放流、漁場管理;造場則是指,投放人工魚礁等製造增殖場。而這許多的措施亟需有繁複的技術、評估、以及推行,因此,除了澎湖現有相關水產研究單位的積極配合外,亦應於澎湖裡青灣爭取設立栽培漁業中心以統籌執行,使高科技的漁業環境技術能夠於澎湖生根。
(二)發展澎湖縣海洋牧場
  轉變澎湖歷史的漁業榨取因果,邁向永續經營且豐厚漁場資源的新型態漁業經營。
無論是在日據時期,或是國民政府統治階段,澎湖縣的漁場資源不斷地被積極地榨取,而缺乏有效的經營保育措施,亦致使了今日的漁場資源枯竭現象。故而,新型態的資源管理型漁業——海洋牧場,即是澎湖縣未來的重要發展方針。此外,在中央的漁業政策當中,近年來漁政單位的方向為調整漁業產業結構,朝向「栽培漁業」發展的目標前進,而其中一項即是,應用新技術、新器材建設綜合性之新海洋牧場。故可知,海洋牧場是未來漁業政策發展的新趨勢。
  2.整合澎湖現有的水產研究單位,發展海洋牧場的相關技術。
海洋牧場是栽培漁業處於高度發展階段時的形態,而海洋牧場的實施除了須先策定基本的漁業發展方針外,其次則是選定海域、生物、技術,接著以既有的技術作概念設計,並進行初步的室內實驗,以評估其經濟效益,再確定其條件與基本設計,然後進行現場實驗,最後才能達到實用的目標。在這整個的發展過程中,亟需各種的產相關試驗研究單位的支援與協助,並應以澎湖縣當地的水產研究單位及漁政單位為主,其它地區的學術單位及相關機構為輔,以期海洋牧場的相關研發技術能夠植根於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