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休閒漁業-彰化縣漁鄉蚵田情 李心平

休閒漁業-彰化縣漁鄉蚵田情 李心平
班級:休三甲
姓名:李心平
學號:1094404018
參考文獻:http://ezfun.coa.gov.tw/view.php?theme=route&id=N_editor1_20051128180040&class=R03

 一踏進王功地區,鹹鹹的海風常觸動人體內的血液,難怪詩人說「我們是海的子民」,旋即吸進一口來自原鄉召喚的空氣,彰化王功,不純然有海的氣息,還夾雜了養殖漁業的豐沛生機。 這個台灣首屈一指的產重鎮,最讓人印象鮮明的就是臉上綁著布巾、雙手帶著防曬袖套、頭頂戴著斗笠、腳上拖著雨靴的青蚵嫂,及與潮汐爭時間、「喀拉喀拉」晃動蚵殼與泥沙分離,認真打拼的採蚵男人。 屬潮汐灘地的王功漁港,過去也曾有船螺交響、大船入港的風光景象,但隨著泥沙淤塞影響,這種情況已不復見,只好利用風大、潮差也大的潮間帶從事養蚵業。 而位在王功漁港旁的小吃街,便是以蚵仔、海鮮為料理的兵家必爭之地,其中最極品的是可直接生吃的珍珠蚵,型小晶瑩、肉質鮮甜有彈性,綿延數百尺的蚵嗲、蚵仔煎、蚵仔炸、蚵仔披薩等引人垂涎的招牌便是它的子弟兵,各憑本事地勾引著饕客的味蕾神經。 儘管清晨可見忙碌的採蚵行,但其實王功最美的時候是落日,看那紅澄澄的太陽映照水面、漁船也整齊的並排在芳苑燈塔前,若走至潮間帶,小小螃蟹更會賣力的玩起追逐賽;以及漁港外圍的芳漢路更有屹立五十年的泉芳枝仔冰及鹽炒花生,漁鄉風情盡在這裡。

休閒漁業-澎湖丁香魚 李心平

休閒漁業-澎湖丁香魚 李心平
班級:休三甲
姓名:李心平
學號:1094404018
參考文獻:http://e-info.org.tw/topic/bird/2002/bi02072601.htm

提到澎湖,不能不知道丁香魚,丁香魚它學術上的名稱叫做「日本銀帶鯡」,它的學名是Spratelloides gracilis,英文名稱為 Silver anchovy,silver herring,它的身體細長且略成圓筒狀,前後側扁,體側有銀色縱帶。全身可達10公分。分布自日本經韓國、中國至澳洲及非洲之南端等,是一種外洋性的魚類,但於繁殖期較接近沿岸。台灣產於各地沿海,其中澎湖、台北縣、宜蘭縣、台南縣及東港等地較多,尤盛產於澎湖群島西南之台灣淺堆海域。
  澎湖北海地區近海從金嶼、姑婆嶼以東,到險礁之間是重要的丁香魚場。依漁民經驗,每年農曆3月左右,成熟丁香魚母魚會洄游到澎湖北海一帶,抵達生長有海藻的砂質海域產卵,孵化期約一個月,5月時,魚體稍大,俗稱「小丁」,6、7月長成「中丁」,8月便是「大丁」,秋季過後,丁香又成群洄游出澎湖海域,春來秋去也是燕鷗類飛抵、飛離澎湖的節奏,燕鷗們追逐著丁香魚也追逐著季節的變換。澎湖地區漁民觀察到紅燕鷗好食丁香魚的習性,利用這樣的習性在茫茫大海中來追蹤魚群,在紅燕鷗群飛盤旋的海上,必定有丁香魚魚群聚集,成為漁民獵捕丁香魚的指標,因此在澎湖漁村,紅燕鷗便有著「丁香鳥」的稱呼。
  丁香魚的產業興衰,可以由澎湖赤崁村的人口變動來瞧出端倪,丁香魚是赤崁村的一項主要的產業。依據撈捕的技術、工具的不同,可以粗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在民國27、28年左右,使用一種四方形的焚寄網「埋罾」來捕捉丁香魚,使用這種方法的漁獲量很有限;第二段時期在光復前後,這時漁民改以「畚箕罾」來提高漁獲量,這段期間曾吸引了一部份出外的村民返鄉來重操舊業。第三個時期在民國50年以後,漁船普遍改以馬達為動力來源,這使得丁香漁作的收穫量逐漸增加,當地人口數也隨之大幅增長。
  第四段時期約在民國62年以後,漁民引進「扒網」來捕丁香,加上又有探魚機等現代科技的協助,每一組網所需的人力減少,漁獲量卻倍增。在丁香漁作的全盛時期時,估計赤崁村全村約有50組「扒網」在作業,漁業人口約有700人,直接、間接靠著丁香漁作活命的人數約佔全村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民國70年後,當地的耕地就幾乎完全廢棄不用了。
  但之後的日子,隨著漁業的發展,赤崁村的漁港不斷的擴建,在遊艇碼頭闢設之後,漁港面積比五十年代擴增了近十倍。建設漁港影響了水文,也影響了村落東方的淺灘,以致礁棚區的螺貝減產、魚苗匱乏。再加上「扒網」的網目細如蚊帳,這種對丁香魚大小不分,一網打盡式的濫捕,終於導致丁香魚源枯竭,從民國76年以後,許多剩餘的漁業人口,就都必須出外打工才能維持生計。
  現今的情況,雖然丁香魚產業已不若往年,赤崁漁村仍是澎湖補丁香魚最大宗的漁村,目前仍有二十來艘「扒網」漁船,他們在星月時分出航,在天光未亮的清晨返回港灣,將漁獲載往鋪曬場,隨著太陽的升起,滿地的丁香,散發著鮮鮮氣息。
  澎湖縣政府在88年5月1日起公告,澎湖白沙鄉北海漁場每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為丁香魚採捕禁漁期,以維護丁香魚產卵及幼魚成長期,來促使海洋資源永續。曾有研究指出海鳥族群和當地漁業資源的多寡有正相關的關係,即漁業資源越豐富,鳥類資源也會越豐富,希望這樣的護漁措施也能使得夏天到訪燕鷗族群們受惠,能在此地穩定的繁衍、孕育下一代。

休閒漁業-台東縣富岡賞鯨航道 李心平

休閒漁業-台東縣富岡賞鯨航道 李心平
班級:休三甲
姓名:李心平
學號:1094404018
參考文獻: http://ezfun.coa.gov.tw/view.php?theme=route&id=V_356063_20040528083125&class=R03


地理位置:富岡港口與綠島海域

特色:
 許多人喜歡海上活動,但想真正遨遊海上則需配備安全的船隻,目前台東登記為娛樂船隻的仍在個位數。富岡港口的盈豐號是船長游順永個人所擁有,他平日喜歡潛水活動,愛好大自然,對東海岸的水域與生態了若指掌,為喜愛海上活動的人開發多樣化的活動內容,白天與晚上都有活動安排。 日間出港的是賞鯨豚,根據游船長的說法,在綠島與富岡之間海域,也就是黑潮帶,幾乎不分時節都有海豚出沒。最常出現的約六種,其中飛旋海豚喜歡與人嬉戲,最愛在船隻附近跳躍飛躍,好像在歡迎大家的到來。瓶鼻海豚更聰明,尤其喜歡與人類接近,她們常常跟隨賞鯨船隻而且非常接近,讓人幾乎可以用手觸摸到,眼神很像在與人溝通,讓人非常憐愛。根據他的經驗,今年春末看到布氏鯨是一次驚奇,是一頭帶著小鯨的母鯨,長約14公尺幾乎與他的船一樣大,真是可遇不可求。侏儒抹香鯨比較常見,在杉原海水浴場附近看到的機會有80%非常高。 夜間活動,經常性的是釣魷魚,有解說及實際操作。季節性的是捕捉飛魚,每年4-6月飛魚季就可舉辦。這兩項活動僅在離港3-4海哩就可進行,活動時間約需3小時,是一項很有意思的海上體驗。

費用簡介:
賞鯨:800元釣魷魚:700元捕飛魚:700元

交通指引:到富岡港口準備上船、停車場、港口公共停車場

休閒漁業-台北藍色公路 李心平

休閒漁業-台北藍色公路 李心平
班級:休三甲
姓名:李心平
學號:1094404018
參考文獻:http://ezfun.coa.gov.tw/view.php?theme=route&id=F_editor1_20040524144954&class=R03

相關資訊
建議遊程:北淡捷運生態文化巡禮
地理位置:淡水渡船頭至澳底漁港
特色
 「藍色公路」的規劃,以淡水第二漁港為起點,經由船舶的運輸,將遊客載往沿海城市旅遊,可讓遊客一路暢遊北海岸東北角,更可免除堵車之苦,是為藍色公路最大魅力。 藍色公路現分為三部份,第一種是外海航線北海岸地區,經營業者三家,海洋世紀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可多港進出)、漁人娛樂事業有限公司(可多港進出)、維京漁人股份有限公司(僅淡水漁人碼頭單港進出)。其中多港進出遊程有「淡水漁人碼頭→富基漁港段」和「富基漁港→野柳漁港段」兩種(預約包船方式)。單港進出遊程則分為「淡水漁人碼頭黃昏之旅」和「逛海之旅」二種。  第二個部份為東北角地區,經營業者只有友信海釣有限公司(以預約為主)  其多港進出遊程包含澳底漁港、鼻頭漁港、萬里漁港、深澳漁港、野柳漁港、龜山島等處。單港進出遊程則以深澳漁港的非固定航班,乘船出海欣賞沿岸豐富地質地貌、海上風光與生態等景觀。  最後一部份為淡水河航線,目前營運船舶皆屬交通運輸性質(船舶運送業),經交通部核准內河航線經營業者一家順風航業股份有限公司。航線行程:淡水渡船頭→淡水漁人碼頭段。
費用簡介:
淡水→富基漁港:例假日500元、平日400元富基→野柳:例假日500元、平日400元 淡水→富基→野柳:例假日1000元、800元
交通指引:
大眾運輸:一、捷運:淡水捷運站前搭乘接駁公車或搭乘三重客運(板橋-淡海)、指南客運(紅26線)、(淡水-中山線)於油車口停車場下車步行約20分鐘即可二、搭車:三重客運「淡海─板橋」,約5至10分鐘一班,「淡水─第二漁港」,票價17元,指南客運紅26線,約5至10分鐘一班,淡水─第二漁港,票價15元。三、開車:驅車由捷運站中正路往淡水沙崙方向至淡水漁會停車場即可達。
停車場:各個碼頭外皆有停車場
貼身叮嚀:建議旅遊季節為每年4月至10月,其他季節有時因東北季風盛行,需注意風浪影響。

休閒漁業─澎湖東海抱墩鮮體驗 薑絲漁湯最鮮甜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班級:休三甲
姓名:陳怡婷
學號:1094404010
E-MAIL:jvhv44@yahoo.com.tw

澎湖縣四面環海,海洋是澎湖人的母親,養育生長在這塊島嶼上的辛勤子民們。也正因澎湖以海立島,漁業是為澎湖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雖然現代化科技便利了今日澎湖漁民的漁業發展,但其實在地仍然可以發現許多先民遺留而下的古老捕魚方式,歷經多年到今天,依然不得不令人讚嘆祖先們的智慧。

抱墩」─這項澎湖先民早期捕魚的技法,漸漸在這幾年為澎湖當地旅遊業者所轉型發展,成為體驗澎湖休閒漁業的其中一項行程。「墩」是在近海潮間帶以石塊築成的開口石堆,專供底棲性魚類棲息。漲潮時魚兒遊進墩內棲息,待退潮時漁民前往潮間帶將墩一塊塊拆掉,再以網具圍魚,這個過程就是抱墩了。簡言之,墩是一種利用潮汐捕魚的陷阱,而抱墩便是漁民利用這陷阱在潮間帶從事捕魚的一種方式。


抱墩地點在員貝嶼,行程全程有專業導遊陪同解說(攝影/許展彰)
澎湖縣抱墩主要地點在白沙鄉北面一帶的廣闊潮間帶,而近幾年來東海旅遊業者漸漸也將這項活動帶到行程當中,頗受旅人們的歡迎。成發旅遊玩家為經營東海旅遊的業者之一,遊客只要是參加成發旅遊玩家的東海行程,都可以體驗到抱墩這項活動的樂趣。
活動體驗地點在員貝嶼,而全程也都有專業導遊及領隊陪同解說,除了將澎湖的漁業文化透由活潑生動的方式傳達給旅客之外,同時也將帶領遊客們瞭解潮間帶的生物。而遊客們親自動手抱墩得來的漁獲(大多為玳瑁石斑魚),中午會統一交由海上平台的工作人員煮成薑絲鮮魚湯讓大夥兒嚐鮮,慰勞辛苦彎腰拆墩、圍網捕魚的辛勞。

休閒漁業─潛談台灣賞鯨的社會行銷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班級:休三甲
姓名:陳怡婷
學號:1094404010
E-MAIL:jvhv44@yahoo.com.tw
參考文獻:漁業署
文圖/陳璋玲(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http://www.aptcm.com/fish/km.nsf/ByUNID/6243C81E4CE82FDC4825731E0025EB9D?opendocument


前言 
臺灣賞鯨是屬於一種非實體性的海上遊憩體驗的產品,這是漁業經營者在漁業政策與管理的輔導下,少數有應用到社會行銷概念的產品之一。藉由漁政單位推動賞鯨標章評鑑制度,業者將社會行銷觀念導入賞鯨產品中,其目的在於增加遊客對海洋生態的認識及降低賞鯨活動對鯨豚資源的衝擊,以達大眾重視海洋生態保育的社會改變(social change)。

臺灣賞鯨的概況
臺灣賞鯨的發展起源可歸納為下列數點因素:

因應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政府於1991年2月1日修正「漁業法」,增訂娛樂漁業專章,並於1993年5月26日訂定「娛樂漁業管理」辦法。該等辦法使得漁船專營或兼營娛樂漁業取得法源依據,政府乃開始積極輔導漁民,將傳統生產型漁業轉型為娛樂漁業,以減少作業漁船數,紓解沿近海資源的壓力。

政府於1999年8月18日修正「娛樂漁業管理辦法」,將娛樂漁業的範圍修正為包括觀賞漁撈作業或海洋生物及生態之休閒活動。自此,賞鯨活動被納為娛樂漁業的經營範疇。

1990年代以來,國民所得提高及週休二日的實施,民眾對休閒活動的需求日益增加。

1990年8月,臺灣的鯨類被列為保育類動物,鯨豚保育意識興起。學者開始從事鯨豚資源調查、擱淺救援的處理、鯨豚保育的教育推廣工作等,鯨豚的議題日漸受到國人重視(李明華,2005)。在鯨豚資源的調查中,周蓮香(1998) 發表宜蘭、花蓮、臺東海域的鯨豚調查結果顯示,花蓮的航次發現率100%,是各縣市中最高的,使得東臺灣的賞鯨業發展前景可期。












台灣的賞鯨港口

在上述因素下,第1艘賞鯨船—海鯨號於1997年7月6日在花蓮的石梯港開航,自此揭開了臺灣賞鯨發展的序幕,此活動也使臺灣賞鯨與國際賞鯨接軌,成為全球賞鯨地點之一。Hoyt(2001)指出,1998年全球共有87個國家(包括66個獨立國家及21個海外領域)發展賞鯨,帶來約10億美金的經濟效益,吸引約9佰萬人次的遊客,且自1991年起,遊客人數的年平均成長高達12%。就賞鯨遊客人數而言,全球主要的賞鯨國家或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加納利群島(西班牙)、澳洲及南非等國,而臺灣則是賞鯨業成長最為快速的國家之一。









石梯港台灣賞鯨的發源地(高遠文化提供)

臺灣的賞鯨屬季節性活動,通常在5∼10月期間,此期間海面較平穩,適合搭載遊客出海;賞鯨海域以龜山島花蓮、石梯等海域為主。

臺灣賞鯨發展至今約有10年之久, 目前遊客搭船的港口包括宜蘭的烏石港、南方澳港、東澳港(粉鳥林港)、花蓮的花蓮港和石梯港、臺東的成功港和富岡港(伽藍港) 等6處,其中以烏石港、花蓮港及石梯港的賞鯨船數及遊客人數較多。賞鯨航程時間約2∼3個小時左右,航行時,船公司人員通常會進行解說,內容包括沿岸景觀介紹、鯨豚及海洋相關資訊等。臺灣賞鯨發展至今,賞鯨船數已由最初的3艘增加至25艘左右,而遊客亦從1萬人次增加至20萬人次左右( 如表1),其所帶來的整體經濟效益, 估計每年約11 億9 千萬元( 沈珍珍,2002)。此外,賞鯨活動亦為地方帶來工作機會及稅收之增加,以及帶動相關產業(如製造業、營建業、工商服務業等) 的發展(鄭蕙燕、李彥穎,2003)。由此可見,臺灣賞鯨已在東臺灣的旅遊市場中,建立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事實上,一般民眾如果被問到宜蘭或花蓮有那些好玩的景點,「賞鯨」應是經常浮現的選項之一,可見臺灣賞鯨業在此10年中,已在一般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如同業者在行銷東臺灣旅遊行程時,賞鯨是常見的遊程項目之一,例如易遊網推出的「南迴之星、花蓮海洋公園+賞鯨豚」行程等。
臺灣賞鯨的社會行銷
鯨豚資源是維繫賞鯨事業的基本,易言之,鯨豚資源的減少,則遊客遇見鯨豚的機會亦將隨之減少,此將使得遊客重遊及口碑宣傳(即推薦他人前來)的意願降低,進而使得賞鯨事業無法繼續維持。因此,不論是從海洋資源的保育,或是賞鯨事業的發展角度來看,鯨豚保育是個重要課題,而如何在發展賞鯨活動之餘,減少對鯨豚生態的干擾或衝擊,亦是業者及政府部門所應共同面臨的問題。漁業署於2003年推動賞鯨標章評鑑制度,期能輔導業者在行銷賞鯨產品時,同時兼顧鯨豚資源的保育及教育推廣工作,並提升賞鯨業者的服務品質。該評鑑工作係委託中華鯨豚協會辦理,評鑑單位為賞鯨船。由業者自行提出申請,並繳交一定評鑑費用後,即由協會邀請專家組成評鑑委員進行賞鯨船的實地評鑑工作,評鑑地點包括船公司、上船處及賞鯨船。評鑑項目主要包括船隻硬體與安全設施、服務品質、環保及自然保育行動、行前解說、海上解說、賞鯨船的行駛行為、與地方的互動(如提供當地人就業機會)等。對於通過評鑑者,則由協會核予2年期限的賞鯨標章。











結語
漁政單位推動賞鯨標章認證制度,係屬政策輔導性質,並無法規約束力,因此業者是否有意願申請其所屬賞鯨船通過認證,僅存於其一念之間。由於申請賞鯨評鑑須付出成本(包括評鑑費用、時間成本及精力成本),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業者的目標在追求最大利潤,若通過標章認證的賞鯨船無法吸引到更多遊客,創造出足以含括所付出成本的更大利潤的話,則業者申請標章認證的意願將不高。然而,另一方面,倘若業者本身有良好的經營理念,在追求利潤之餘,亦重視海洋生態的保護及務求給予遊客高品質的海上體驗,則應有較高意願接受標章認證。
就漁業單位而言,賞鯨是屬於娛樂漁業的範疇,其活動本身或多或少對海洋生態造成干擾,且活動過程中亦提供一個對一般民眾進行海洋教育的良好平台,因此政府輔導業者將社會行銷理念運用在賞鯨產品中應是責無旁貸的工作。在實際作為的方向上,提升賞鯨業者環保教育的理念、加強推廣標章認證相關訊息,以及增加標章認證賞鯨船的能見度等應是未來努力的目標,當然標章認證工作的法制化亦可作為漁政單位未來思考的方向。

花蓮海域海水清澈可清楚看到海面下的身影

休閒漁業─夏季限定 夜探澎湖無人島 體會小島寧靜風情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班級:休三甲
姓名:陳怡婷
學號:1094404010
E-MAIL:jvhv44@yahoo.com.tw
參考文獻:http://news.yam.com/ttn/life/200806/20080615982289.html

「島嶼」─這個名詞本身便帶給人們許多想像。身在台灣本島,想到島嶼旅遊,當然首先想到澎湖群島。而想到澎湖群島的「無人島」上享受更獨特的浪漫氣氛?全國唯一的珍珠貝殼沙無人島險礁」,您不能錯過!
險礁不險,這座全島面積約四公頃左右的無人小島更不是荒涼一片,「比基尼島」是她另一個美稱。在早年吉貝島水上活動尚未風行之前,險礁島便是由島上的唯一一家合法業者名揚育樂開發有限公司所經營開發,多年前便是以專營水上活動風靡澎湖旅遊市場。
在經營水上活動多年之後,人稱險礁島島主的涂二哥開始思考險礁島的轉型與未來經營方向。2007年,涂二哥打造險礁島的全新玩法,並將獨步全國的「夜捕丁香魚」活動帶入遊程之中,創造「夜遊險礁」的新點子,並且結合夜宿無人島偶像劇劇屋民宿、夜釣小管、音樂廚房、BBQ、活海鮮等元素,期待重新打造險礁島的旅遊價值與定位,吸引更多旅人接近這座浪漫的無人小島,享受夜遊險礁的迷人情調與樂趣。
夏季限定的夜遊險礁島行程,從白天的水上活動玩到夜間的夜捕丁香魚、夜釣小管、體驗無人小島的入夜寧靜風光和夜宿;島上並提供冰飲和BBQ、活海鮮等食材,讓旅人們迎著夏夜晚風和海風愜意地享用─不必出國,在澎湖險礁島你就有機會能夠體驗這樣永生難忘的美。













夜遊無人小島「險礁」體驗行程和夜宿的樂趣(攝影/許展彰)



































休閒漁業-深具觀光潛力的蘭嶼飛魚文化

蘭嶼是一個面積只有 45 平方公里,方頭歪尾的蟾形小島,位於臺灣東南方的太平洋黑潮主流區上,距臺灣南端的鵝鑾鼻約 40 浬,與北面的綠島屬同一系列的火山島,其東南方距 5 浬處有小蘭嶼為無人島。蘭嶼幾乎是丘陵地,僅部分海岸附近有迂緩坡地及海灘平地,紅頭山高達 548 公尺是最高峰。雅美族居民分布在環島海岸的 6 個村落,即紅頭、漁人、椰油、朗島、東清和野銀。島上有環島公路,方便遊客攬勝,對外交通有蘭嶼機場可停降小型飛機,每天均有往返臺北、高雄及臺東等的班機,另外開元港可停靠百噸級的遊輪,提供遊客另一種交通工具。島上的觀光旅館都集中在椰油村附近,客房及設備上尚敷使用,但有待充實與加強。在此約略介紹蘭嶼的地理及交通現況,乃是評估發展飛魚觀光漁業的先決條件,由於先決條件已臻成熟,所以是著手發展的時機了。

  飛魚就像烏魚一般同屬汛魚的一種,每年 3 7 月間就會隨著黑潮,陸續抵達台灣東部,給東部的居民帶來天然糧食,受惠最多的是住在蘭嶼的雅美族島民,生活在此的島民將一年 12 個月的經濟活動分成三季,春季為捕魚季節,夏秋為農業季節,秋冬為製造季節,然而卻以飛魚汛期做為曆法週期的校正基準;飛魚終了期時節就是一年的年尾,飛魚收藏饋贈時節為新年。由此可見飛魚在蘭嶼島民生活中所占的份量是多麼地大!然而飛魚汛期究竟有多少工作帶給島民忙碌與快樂呢?打從 2 月底船組共宿起,就展開了一年一度的飛魚祭序幕,其活動歷經祈豐漁祭、招魚祭、初夜漁祭、船組解散、小船晝漁祭、飛魚晝食祭、飛魚收藏祭、飛魚漁止祭,到 10 月中旬的飛魚終食祭止,為期七個半月的飛魚祭才算落幕。茲就飛魚祭之內涵敘述如下:

飛魚季
1. 船組共宿:在 2 月底以村落為單位的各船組,會集於各舵長或有 3 戶以上大住宅的船員家共宿,一起檢視漁具和夜漁火把。

2. 祈豐漁祭:在 3 1 日早晨舉行,船員們共同把大型漁船( 10 人)搬運到海灘,各人的櫂架安置船上,然後在共宿的家裏共食各家煮好送來的魚和芋。

3. 招魚祭:在 3 2 日各船員穿上背心,戴上銀兜,掛上胸飾,集合在海灘的各自漁船邊,依舵手( manavilak )、左右櫂手( sagat )、左右二櫂手( avak )、前二櫂手( talan )、代理舵手( manumoron )的次序站在自己座位的旁邊,然後由舵長領導依次上船。舵長手刃雄雞,雞血流於木盤內,各船員以食指觸雞血而塗於海邊的礁石上,口中唸咒語,呼魚游來集中本社漁場。之後再用小竹筒 33 個,也塗上雞血,以預祝小船晝漁的豐收。

4. 初夜漁:由 3 3 日起,以村落為單位,選一船組首先出海,殺一豬對天神祭拜,以祈安全及豐收。祭後每天繼續在自己的海區夜漁,紅頭、漁人和椰油等三村落的漁船隊,更會遠至他們共有的小蘭嶼海區捕魚,若經充許,其它村落亦可借用漁場捕魚。白天則一起共宿、休息、飲食,一直持續一個月。

5. 船組解散:在 4 1 日早晨,將各家於上月所捕的飛魚用賸的全收集起來,煮熟後與芋同食畢,之後集合在共宿之家的前庭,把上月中保存在共宿之家所賸餘的飛魚分配給各組員帶回家,此後各組員在白天可以住在家,夜間繼續出漁。

6. 小船晝漁祭:由 5 1 日起,各家都可用小漁船,用勾絲釣魚,釣獲的除飛魚外尚有其它魚種。此期間也有祈豐魚祭,往後的兩個月內所有的漁獲,各家可以製成魚乾收藏起來,慢慢吃到 10 月中旬。

7. 飛魚晝食祭:在 5 17 日,漁船組員盛裝到海邊汲海水和淡水各一壼帶回家,在家中的往椽下,把晒乾的飛魚取下 3 尾,起火煮熟,祝祭後共食,此後晝夜間不分男女均可吃魚。

8. 飛魚收藏祭:在 6 22 日這天,各家主婦取飛魚一尾與水芋一齊煮熟,放到隔日晨祝祭,在一家共食後,婦人把一個月以來所曬乾的飛魚收藏於陶甕中。

9. 飛魚漁止祭:在 7 1 日這天,男人到牧場捉一山羊,女人收芋藷,打掃屋內外,隔日晨煮飛魚和芋並宰殺山羊,男女盛裝共食之,自此飛魚漁期結束。

10. 飛魚終食祭:在 10 14 日舉行,前兩天男人入掘山芋及採薪,女人則掘水芋,在晚上並把所賸的飛魚乾全煮熟,全家作最後一次共食後,所賸下的都棄之於垃圾堆。

在長達七個半月的蘭嶼飛魚祭,其中的初夜漁起一個月是飛魚的盛產期,每部落的漁船隊在日落時分,會抵達他們的漁場,趁天色漸暗片刻,點燃火炬引誘飛魚,讓牠們撲向船上的燈火而捕之,這是最具古典特色的漁法,也是觀光漁業的好賣點。又在 1962 年後蘭嶼島民引進追逐網漁法,由於此漁法在白天作業,使用兩艘式機動船佈網,再配合水中人群的追趕,使飛魚紛紛進入網內,參與的人員多半是青年人,完全打破了傳統飛漁祭的秩序。不過現場的熱鬧氣氛,碼頭卸魚及分魚的情形,以及解剖、醃漬、晒乾等一連串的過程亦是觀光漁業的好賣點。(這種科學的漁法根據文獻記載,是 1913 年就開始引用,而在 1954 年由琉球引進宜蘭、高雄地區,被應用於捕捉飛魚。)

蘭嶼島民對漁場的劃分及漁業資源的自律式分配,這是一種立足點平等的管理,雖然沒有資源學的理論基礎,但是管理工作執行起來很容易,沒有任何的糾紛發生,這種模式很類似東港地區的櫻蝦產銷管理,值得我們沿用與推廣。蘭嶼的島民依賴著大自然給予的飛魚,由捕捉、分配、醃晒、儲存的過程,所蘊育出特殊的飛魚文化,希望透過觀光漁業的宣揚,讓大家能更愛護蘭嶼島上的各種原始風貌,給島民保留生活的基本尊嚴,而不是藉現代文明的活動來污染原始的環境及毀滅他們的文化。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班級:休三甲
姓名:陳貞如
學號:
1094404028
E-MAIL
fgh810418@yahoo.com.tw
參考文獻:http://www.ocean.org.tw/mag/003/003009.htm
Youtube連結:http://tw.youtube.com/watch?v=c__me-y_eFs

休閒漁業-在大海中箱網養殖

所謂的箱網養殖,英文叫 Net Cage ,是由網架、網、錨纜固定系統在海上組成一個圓柱型或立體造型的立體空間,並在其中放養若干鹹水魚類。和傳統養殖最大的不同,是箱網養殖是直接利用現成的海洋空間,不必像傳統的魚塭一樣在陸地上挖掘魚池,再引進海水或抽取地下水灌入池中,因此完全沒有造成土壤鹽化地層下陷的問題。


一只箱網的基本組件包括魚網牆網浮架等,為防止海鳥偷吃箱網中的魚,還得在網上加裝頂網;同時,箱網需要以錨纜固定系統把箱網固定在海面上,不致被海流漂走。箱網大小依飼養魚類、業者需求有所不同,一般直徑從 10 公尺以下到 30 公尺以上,深度從 4 公尺 10 公尺不等,網目最小的 2 公釐,最大可到 30 公釐,視魚類體型而定。


限於經濟規模箱網養殖通常是以一組 5 只到 10 只或更多的箱網組成一個養殖系統。由於工作不在陸地上而是在海上,業者必須有一艘工作筏;另外,洗網機投餌機等附屬後勤設施也是不可缺少的。


由於海上箱網養殖是使用特定的海域,具有排他性。換言之,其他的拖網、繩釣或娛樂漁業者都是與鄰近漁港的漁民協商解決。因此漁業主管機關正研究修《漁業法》,未來通過立法程序之後,漁業權將以收費的方式租給業者。


對於農政單位這項計畫,業者無不採取觀望態度,因為海上箱網養殖成本過高,風險又大,養殖者短時間觀念無法予以扭轉,是現階段推動的主要障礙。


農委會表示,海上箱網養殖每公頃海域可容納5只箱網,以養殖業大宗之一的石斑魚為例,一套 10 只箱網的養殖系統產量與 5 公頃的陸上漁塭相當,約 80 公頓左右,但前者每年的利潤估計將近 1,200 多萬元,比後者的 1,400 多萬元低了 12.27% ,同時台灣附近海域氣候變化大,動輒三、四百萬元的箱網硬體設備投資極易因大風大浪而損毀,因此業者還是在慎重考慮中。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班級:休三甲
姓名:陳貞如
學號:
1094404028
E-MAIL
fgh810418@yahoo.com.tw
參考文獻:http://www.ocean.org.tw/mag/004/004011.htm
Youtube連結:http://tw.youtube.com/watch?v=_JI_MWMbH-0


休閒漁業 -興高采烈挽海菜

海菜又稱為礁膜,是一種綠色的海藻,因此澎湖人俗稱其為「青海菜」,目前澎湖並無海菜養殖,因此所有的海菜都是天然採收的。三月,是海菜的盛產期,在沿海的潮間帶上,經過海水、氣溫的影響,加上海浪的沖激,使得海菜生長繁密。

挽海菜原本是漁家們討生活的方式之一,發展到現今,也成了休閒漁業的一種,只要在剛退潮至漲潮前前往潮間帶,拿著棍子等工具,或者直接用手,從與水流逆向的方向稍微用力搖動,就可以挽到許多海菜,享受挽海菜的樂趣。

別小看這些看似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海藻,海菜可以曬乾、可以生吃,洗淨後加上小魚乾或是麵線煮成湯,更是視覺、味覺與嗅覺三重享受;澎湖的名產「海苔 酥」也是由海菜為原料加工製成的而除了味美口感佳之外,可以降低血壓及血漿中的膽固醇,並分解體內毒素,是非常優質的健康食品,來到澎湖,何不趁機嚐嚐新 鮮的海菜,體會大自然在口中盡情躍動的甘甜香脆,以及天然營養素在身體裡運作的活力清新。

玄武岩架構出美麗澎湖群島,一點也不為過。除了花嶼之外,幾乎所有的島嶼皆由玄武岩組成。變化多端的柱狀景觀,不禁令人讚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適逢洋流文會,豐富的魚類資源,亦吸引鳥類進駐,燕鷗等候鳥,夏季時分群聚築巢在玄武岩上,為優美菊島更添丰采。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班級:休三甲
姓名:陳貞如
學號:
1094404028
E-MAIL
fgh810418@yahoo.com.tw
參考文獻:http://www.penghu.gov.tw/08farm/03effort/pageview.asp?fid=334&bull_id=12919
Youtube
連結:http://tw.youtube.com/watch?v=xvA4gnk6ApE



休閒漁業-就愛丁香魚、退潮時到潮間帶拾螺、戲蟹

每年的農曆三月,已經成熟的母丁香魚洄游到北海這一帶,在有海藻的砂質海域產卵,約一個月後孵化,五月的時候,丁香魚稍微長大,稱為「小丁」,六、七月則 為「中丁」,到了八月,便是「大丁」了,所以在夏天的夜晚,常可以見到澎湖海上點點如繁星的漁船,都是為了丁香魚而出航。別看丁香魚小小的。它富含蛋白質和鈣質,澎湖的北海地區,姑婆嶼以東的險礁之間,是重要的丁香魚場。

捕丁香魚的漁船返航、卸下漁獲後,再將丁香魚曬乾、加工便成了澎湖的特產-小魚乾,在澎湖的食品名產店中,一定看得到丁香魚乾的蹤影,它所製成的食 品種類繁多、美味可口;不僅如此,在曬魚乾的過程中,鋪排在地上,接受陽光洗禮,成列成列、似乎綿延不絕的丁香魚列,也成為澎湖夏季特有的景觀之一。

四面環海的澎湖,海洋資源富饒,居民生活與海洋息息相關,除了以舢舨、漁船進行捕撈作業外,海水的潮來潮往,一升一降,也為潮間帶帶來了各式各樣、 豐富漁業資源,如石蓴海菜螺貝類、魚類等,還有停留在潮池內的許多生物,不僅成為澎湖漁民們在天候不佳,無法出海時漁獲來源,因此發展出一種別開生面 的休閒方式。

到了退潮的時候,原本是海平面的地方,會露出廣大的潮間帶,在平台、石隙及潮池間,到處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貝類、螺類。旅客們不僅可以在其上行走, 享受另類踏浪體驗,更可帶著簡單的漁具如螺仔鉤、簍筐、水桶,前往潮間帶拾貝、撿螺、抓螃蟹,潮間帶的拾螺拾貝,是沒有四季、日夜及年紀之別的採集活動, 只要配合潮汐,就可以最簡單、方便的方式,體會最原始的漁獵樂趣。在此要提醒大家,雖然到潮間帶踏浪拾貝、螺是件新鮮、奇特的享受,但畢竟是在具有危險性 的海上,且踏在又溼又滑的岩石上,所以記得一定要注意安全,才能玩得快樂又安心。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班級:休三甲
姓名:陳貞如
學號:
1094404028
E-MAIL
fgh810418@yahoo.com.tw 

參考文獻:http://www.penghu.gov.tw/08farm/03effort/pageview.asp?fid=334&bull_id=12915

youtobe連結:http://tw.youtube.com/watch?v=Z99FxwqIwvI




休閒漁業-來!姑婆嶼採青

十二月開始,是採收紫菜的季節。這種長葉紫菜,屬於可食用的紅藻類,不僅體型寬厚、品質佳、營養價值高且具獨特風味;約十二月前後,澎湖人都會動員全村人員出海到這些無人島挽採,場面相當浩大驚人,座落在白沙島西北方,面積約0.3平方公里的姑婆嶼,北面是有名的紫菜產地,每年在此舉辦的採紫菜活動盛況,可說是澎湖採紫菜最具代表性的畫面了。每當活動之日,幾百人在石上列隊等待,鑼聲一響,立刻爭先死上前採摘,場面緊張而熱烈。

採收回來的紫菜,除了是饋贈親友的精品外,也是觀光海產店中的寵兒,經過加工後所製成的紫菜片,和魚丸、吻仔魚共同煮成湯,再打顆蛋花,就成了美味的紫菜蛋花湯,營養又可口。

姑婆嶼上常有紅燕鷗小雲雀白眉燕鷗岩鷺等各種鳥類棲息,尤其夏天丁香魚產季時,更吸引大批的燕鷗前來覓食,因此受到愛鳥人士的注意,有成為賞鳥者新天堂的態勢。

想到澎湖參加挽菜活動嗎?那就等在農曆年前後注意相關資訊,不過因為有漁業權等特殊地方公約,所以要參加這活動,得事先預約。而除了親自參與姑婆嶼的採紫菜活動外,如果碰巧時間不對,沒趕上活動時間,也可以到講美潮間帶人工養殖紫菜棚採摘,對澎湖的紫菜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
班級:休三甲
姓名:陳貞如
學號:
1094404028
E-MAIL
fgh810418@yahoo.com.tw
參考文獻:http://www.penghu.gov.tw/08farm/03effort/pageview.asp?fid=334&bull_id=12902

youtube連結:http://tw.youtube.com/watch?v=vhcoY9c2ZAg

休閒漁業期末專題報告 鳥嶼high翻天 抱墩

主題:鳥嶼生態之旅

班級:觀三甲

姓名:蔡宗芳、吳婷婷、王妙音、鄭惠方、柳宛吟、陳美如
學號:1094411003、1094411017、1094411018、1094411039、1094411046、1094411052

E-mail:judy760710@yahoo.com.tw 、 rollshiun@yahoo.com.tw 、frog_katy@yahoo.com.tw 、 carryll110@yahoo.com.tw 、 gemini_yin_yin@yahoo.com.tw 、 may6809@yahoo.com.tw

鳥嶼high翻天影片連結





抱墩新體驗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