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觀光遊憩資源--南海



全嶼均由玄武岩紋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抱而成, 柱狀節理之盛為澎湖之最,更有澎湖的"黃石公園"之稱 桶盤嶼位於馬公港西南方,距馬公市約七公里,因外型酷似桶盤而得名。東、南、西三面海岸均圍繞著巨大玄武岩柱,奇岩怪石星羅棋布,素有「澎湖黃石公園」之雅號。島形仿如一個覆蓋在海上的桶盤,為標準的方山小島。島的四周都有垂直的柱狀玄武岩圍繞,極為壯觀。西南方的海蝕平台上有一處似火山口的環狀構造,中央穹起的岩塊,有如一個蓮花台,隨潮水的漲退循環顯沒,是澎湖極特殊的地形景觀。
【虎 井 】澎湖虎井沉城
在大海中尋找沉船,聽起來好像是電影中的情節,但台灣卻真的有一支、長期在海底尋找沉船古物的學會,這個團隊不但找到傳說中的、沉沒在澎湖海域的古城牆,還在馬公港打撈到疑似清代的瓷器。 三十多年前,謝新曦因為在海中進行海豚保育追蹤,無意間,一腳踏進水下考古的領域。他和伙伴在澎湖海域找了六、七年,終於找到傳說中的澎湖八景之一,呈現十字型的虎井沉城。也曾和日本學者伊起探勘這座位在花蓮外海,足以和亞特蘭提斯相提並論的與那國遺址。在海底遨遊的四十年的謝新曦,也常常和為危險擦身而過,不過,種種的驚險,卻抵擋不住這位銀髮級的潛水教練探索海底文明的好奇心。 謝新曦認為,台灣週遭的海域埋藏不少歷史,而國內水下考古的工作卻十分的缺乏,他之所以會成立水下考古學,就是希望能夠藉此拋磚引玉,積極培養水下考古的人才,來挖掘這些沉沒的海底歷史。
【望 安】澎湖望安嶼‧台灣逗陣行
澎湖第四大島, 全島約四百戶人家,居民一千七百餘人,潭門港為望安對外交通的主要進出港口. 原名「八罩」,位於馬公南方海域上,介於澎湖本島與七美島之間,距馬公半島約18海浬,而距七美島約11海浬。位於南海上的望安島,島上草原、牛羊,好一幅歐洲牧原的美麗風光。望安就是這樣一般與世無爭的寧靜自在。七美與馬公相隔有五十公里遠,島上芳草如一,景緻宜人。
望安嶼因綠蠵龜而噪名一時的望安,是澎湖第四大島,也是澎湖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島上地形起伏,四周草原遼闊,牛群優遊其間;西側有崢嶸的玄武岩山崖 天然海灣,素有蜜月島美名。山上傳說中的仙腳印也望安最著名的一處景點。

七美島位台於灣海峽的要衝,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曾是大陸移民的中點??但因距高雄最近, 反而是澎湖最早現代化的地方.
七美島是澎湖群島中最南端的一個島嶼,島上的每一個景點都有一個淒美的故事,像是最有名的就是七美人塚、望夫石,除了這些外,在七美的北岸,還有一個浪漫的雙心石滬,這些的傳說讓七美活了起來,也讓七美成為一個夢幻之島。

課程名稱:觀光遊憩資源實務
班 級:進休三甲
學 號:2094404001
姓 名:林長安
資料來源: http://www.104ph.idv.tw/

觀光遊憩資源-南海

將軍嶼。(圖/網友周芙安提供)
將軍嶼」又稱「將軍澳嶼」,在明末清初時,鄭成功曾派部下李胤「將軍」登陸駐守在此,因而得名。 「將軍嶼」在望安島的東方,經多次的火山爆發,岩漿冷卻後所形成的玄武岩島嶼。目前島上的居民約有1400人左右,雖僅有一個聚落──「將軍村」,面積也僅有望安島的五分之一,人口卻接近望安島,是望安鄉最大、最繁華的村,居民多以漁業維生。 旅人為了彌補上一次澎湖行遺漏了「將軍嶼」的遺憾,特地搭乘大倉島前任村長陳文章先生的船隻,乘風破浪地來到了「將軍嶼」。 澎湖的碧海藍天總是不離不棄地緊緊追隨在旅人之後,從不肯稍稍歇息一會兒,旅人也只有敞開心胸,全盤接納,那怕已曬成一條「黑人牙膏」了。
↑乘風破浪地來到了將軍嶼
「將軍嶼」附近古文物特別豐富,傳說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地方,海域裡盡是富藏了沉船、古城和生物化石等等。
1995年,教育部曾經委託國立歷史博物館主持「澎湖海域古沈船發掘案」,與中華民國海下技術協會共組工作團隊,在澎湖漁民黃加進的引領下,在澎湖望安和「將軍嶼」附近海域,發現有疑似古代沈船,因為發現位置在將軍嶼附近,遂將這艘海底沉船命名為「將軍一號」,首開我國「水下考古」發掘工作的新紀元。
這「水下考古學」是20世紀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才疏學淺的旅人也是第一次聽說。因為水下考古發掘,一枚清代「乾隆通寶」銅錢,進而證實沉船年代應該是在乾隆元年之後,因此研判「將軍一號」的年代至少也有150年之久。
要不是「將澳貝殼館」的生弘和旅人閒聊起,旅人大概也不會知道自己來到了一個這樣傳奇的島嶼來。 有時候,旅人不禁是感到慚愧地!住在台灣的旅人,彷彿不是生長在這個土地上,怎麼都不知道發生了這些「大事件」呢?
由於將軍村民前往馬公必須先搭乘漁船至潭門港,再轉乘客輪到馬公,交通實為不便,遊客的腳步也都只停留在望安。將軍村民歷經近廿年爭取興建將軍和望安間的跨海大橋,終於在2002年動工興建。 但結果卻因設計有問題,澎湖東北季風強勁,冬天工程幾乎是停擺的,再加上施工地點位於望安與將軍之間海流較湍急的門仔水道,施工難度高,導致工程進度嚴重落後,原訂2006年9月通車啟用,目前已確定無法完成任務。 聽了這些說詞後,旅人忍不住懷疑這個困難度會高於澎湖的第一座跨海大橋?還是咱們後代子孫的智商遠遠不如開疆闢土的先人們?
↑難產中的跨海大橋
將軍村民一輩子盼不到一座交通聯絡方便的跨海大橋,卻不得不先接收充斥在島嶼四周,那些因興建跨海大橋所帶來的廢棄物,讓旅人實在無法遙想將軍嶼當年美名為「小香港」的盛況。
↑迎風而來的「衛生掩埋場」的特殊味道,更是煞風景至極了。
旅人只能暫時停止呼吸,匆匆走過。由於「將軍嶼」的沒落和交通不便捷,讓「將軍嶼」保有相當不錯的海底生態,但是這一切人為的破壞,讓旅人只能在遊走大自然的美景下,感嘆不已。

↑孩子們嬉戲的美麗海灘
↑沿岸碉堡 ↑澎湖縣政府為了方便消化預算,大量闢建防波堤與投擲消波塊於沿海,結果澎湖長約320公里的海岸線,如今已有200公里遭水泥吞噬。旅人知道這個問題同樣發生在花東、蘭嶼等地。 或許親近大海,以後對台灣人來說,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了。 也好,海底的朋友們,這下你們可安全了,再也不用日日夜夜擔心,終究要祭了台灣人的五臟腑了!

↑令人心悸的夕陽西下
厚眠夢的旅人,望著夕陽西下,忍不住又發起呆來了。 昔日的將軍漁港,碼頭林立著漁船,樓房櫛比鱗次,夜晚輝煌漁火,照亮了整個漁村,真是好不熱鬧。可惜旅人總是趕不上那盛況當年,只能託付夢中,盡情發揮想像。
↑如今洗淨鉛華的漁港,三三兩兩的村民,聚集納涼,稍做停留的旅人,只能拿起相機,拍下那曲終人散後的淡泊和寧靜。
課程名稱:觀光遊憩資源實務

班 級:進休三甲

學 號:2094404002

姓 名:朱明耀

資料來源: http://www.ettoday.com/2006/10/22/11068-2006092.htm

觀光遊憩資源-南海

七美鄉
地名沿革:七美鄉因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清朝初期稱為「南嶼」或「南大嶼」,但因一般人認為其面積在澎湖群島以南的離島中是最大的,所以在清末民初又回復稱為「大嶼」。日據時代「大嶼」是「望安庄」管轄下的一「社」,至民國卅三年八月才由「望安庄」分出,成為「大嶼庄」,民國卅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改為「大嶼鄉」,到民國卅八年,當時劉燕夫縣長(澎湖第四任縣長)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乃邀集地方仕紳研商更改地名,並呈報予省府奉准更名,原「大嶼鄉」於是改名為「七美鄉」作為永久誌念,以迄於今,目前鄉內轄下有東湖、西湖、中和、平和、海豐和南港等六村。。
地理位置:七美島位置為東經119度 40分,北緯23度16分,距離馬公約29海浬(36公里 )東距台南約 48海浬,南下高雄約58海浬。另西方之貓嶼、草嶼為七美鄉所管轄之無人島。全島總面積約6.99平方公里,周圍長度14.40公里 ,乃一塊切割之方山島嶼,面積為澎湖群島第五大島
地 形:七美島為一被切割之台地,因流水作用與地質岩性,於北側西湖村與西側平和村形成河谷地形 ,整個島是東北高西南低的傾斜台地。整個島中間被一座東西走向之山陵(俗稱中崎山),分成南、北兩部分,北半部舊稱「頂湖」,南半部則稱「下湖」。日據時代,「頂湖」改稱為「東西湖」,「下湖」又由一條溪流分為「中平和」與「南海」二村。但光復後因行政組織規定一鄉必須至少有六村,故在不考慮地理因素下,分為如今之南港、中和、東湖、西湖、平和及海豐等六村,七美島海拔高度為澎湖群島第二高,僅次於「貓嶼」(貓嶼因島的形狀類似臥貓而得名,是世界珍禽白燕鷗及玄燕鷗、蒼燕鷗的棲息地)。
海上物資:七美島西南方三十浬處即是聞名全省的「南淺漁場」,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溫魚漁場。七美的水產資源豐富,漁穫量以沙丁魚及鰹魚為大宗,除一般魚類外,尚有龍蝦、九孔養殖、紫菜、海膽、魷魚及小管等。島上居民們多以漁撈及海產加工(如七美朱家的小管絲)為主,農業為副,但受季風的影響,冬季風浪大時,捕魚作業常呈半停頓狀態,因此有些居民在冬季將屆時,便移往高雄或馬公找尋短期的工作,直至天氣好轉,再返回七美從事漁撈作業。在海豐、南港兩村,據記載曾挖掘出距今約四千五百年左右的細繩紋陶器(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器物),也曾經在魚月鯉港一帶的草原上發現為數不少的石器原料(磨製石器所棄置的碎片),經研判可能在四千五百年前漁民為逐漁場而暫居島上的史前人類所遺留下來的證據,所以這些文化史蹟依著南淺漁場而產生密切關係。
陸上物資:島上耕地面積,約佔二分之一強,其餘則為住宅或機關學校用地,山坡地甚少,由於男人經年出海捕魚,田裡的工作就全落在婦女身上,七美鄉的婦女們相當能幹且堅強。但因受土壤、雨量、東北季風的影響,耕地僅能種植乾旱作物,而且多為單穫。另外在畜牧方面,由於人口持續外流,荒廢的耕地很多,豬、羊、雞、鴨、牛等的畜養放牧相當普遍,另有少數鄉民則畜養耕田役用的黃牛,在台灣本島以黃牛耕地已屬罕見,但在七美島卻頗常見。
民生食糧:島上居民,以米食為主,魚蝦螺蛤等魚產佐餐,和其他澎湖地區人民相同,但島上頗多嗜酒者,每日三巡,酒不離身者,大有人在。往昔吃飯時,夏天常用黃黍煮粥,或以高梁碎粒摻雜蕃薯片煮食,地瓜乾、生地瓜均有食用。早期居民撿拾牛屎浸入溝水中,俟穢氣漸散,取出成片、塊,晒乾以炊,名為「牛柴」。今則被便利的瓦斯、電力所取代。水果則盛產木瓜、蕃茄、香蕉、蕃石榴或由台南、高雄等地以船舶輸送供應。除此之外,本地有一著名特產-「七美草」,俗名「梨壁藤頭」,據說是一帖可以治療風濕症、關節炎等筋骨酸痛症狀的單味良葯。此種葯草生長於山間地下深處,須挖掘數尺深,才能見到根部,挖取不易,又因本鄉銀合歡樹木的大量生長繁衍侵迫到其生長環境,有傳聞指稱野生「七美草」或已絕跡,若真仍能尋獲則因其數量相當稀少,價格是相當昂貴的。

「七美人」事蹟中外馳名,淒美的故事由下導出:「有一天,成群的盜賊從七美的南邊海岸登陸,當時島上的男人都已出海捕魚,只剩下老弱婦孺,其中有七位女子正在附近山上耕作,遇上倭寇侵襲,因不甘受辱而相偕投井。嗣後,鄉人以土填井掩埋,後來在井邊長出七棵枝葉蒼勁茂盛,奇特罕見的香花樹,民國三十八年劉燕夫先生主政澎湖縣,曾與何志浩將軍前來憑弔,何將軍有感而生,親撰七美人歌一首,刻立於石岩上,詞曰:『七美人兮百壁姿,抱貞拒絕兮死隨之,英魂永寄孤芳樹,井上長春兮開滿枝』」。
昔華視曾以七美人貞烈事蹟製播閩南語連續劇,因此,也吸引不少的旅客們前來憑弔、觀賞。七美人塚立有三碑,兩在前一在後,墓前追思後,不妨至香花樹後,觀看另一石碑,惜該碑因年代久遠,碑文內容已不復見。某日,冬天偕友來訪,發現其附近之植物均已枯黃,唯七美人塚上之香花樹仍綠意盎然,無視於澎湖冬季富含鹽分的強風,看在眼裡,不禁感佩「七美人塚」事蹟確是神奇。其側邊另有一石階道可前往「古仙洞」。七美人塚的六株香花樹,樹齡高達四百年(截至西元2000年),乃澎湖縣轄內樹齡最長的珍貴老樹。 沿七美燈塔南行則可見『望夫石』,此地亦有淒美傳說如下:「七美人塚附近,有對恩愛的夫妻,男的每天出海捕魚,早出晚歸,而婦人則習慣於每天傍晚到海邊等待丈夫回航。有一天,當她仍痴痴等待之際,風暴突襲,海濤翻滾,她心慌苦候一夜。第二天,她再到魚月鯉港最南端的海口盼望守候,她希望看到心愛的夫婿安然歸來,但人兒依然不歸,她不顧他人勸告,痴情如一仍苦守海邊不眠不休。到了第三天夜裡,她終不支而昏躺於魚月鯉港最南側的海邊,當人們找到她時,為時晚矣!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海邊的岩石,奇蹟般的形成一個人形,奇特地是小腹格外突出,恰似一位孕婦。後代的人們都認為這就是那位日夜守望郎君回來的婦人化身。」此景點只可遠觀乎,非也,其實是可近玩的。您可爬上望夫石上,眺望來往船隻、海鳥,往其腳下行走,建有一小水泥橋,往橋下望,若浪夠大的話,尚可欣賞到怒浪衝激之美。此地亦是七美釣場之一,回想以前,初踏上望夫石時,內心曾泛起心虛歉意(不知對傳說中的婦人,是否不敬),但在其上瞧見群飛海鳥、作業漁船、觀光遊艇及專注的釣客,常衝動地想高舉雙手、大聲呼喊,您也該來此景點體會。
七美石獅係由柱狀玄武岩所形成,形如蹲伏於海崖的巨獅,景緻變化萬千,蔚為奇觀。此風景點常見於澎湖地區的觀光風景明信片上。石獅風景區築有眺望台,由此可欣賞七美大獅及龍埕景緻,另也築有步道可步行至另一端的觀海亭俯視龍埕壺穴…等特殊地形。 郵政總局曾以七美石獅的特殊天然造形發行郵票(該系列郵票係以澎湖國家風景區景觀為主 ),在七美郵局留有「七美大獅」風景郵戳,供各地集郵同好自行蓋用,若您有需要,別忘了去加蓋風景戳哦。

龍埕﹒左後方遠處為東崁(鷹冠) 龍埕‧龍頭部份
龍埕乃因曲折的海蝕平台而形成,其龍珠、龍頭及龍身活靈活現,自然生成,從高處往下望,因大浪拍擊平台邊而生之浪花,又仿彿白龍在浮游。從大獅風景區觀景台可見其全景,另亦可由涼亭旁沿海岸走人工石階道往另一觀景台觀看。其實近身接觸龍埕海蝕平台,更可體會親近它的神奇。出大獅風景區,沿濱海公路行至一水泥橋停下,由橋旁緩降斜坡小心往下走,即可到達該海蝕平台,您可看到豆腐岩、壺穴,可涉水於平台上的淺水窪,但海蝕平台很滑溜,務必小心,該處亦可垂釣,另外底下還有一個往內凹入的小洞穴(很隱密,從上面是看不到的),是漁民們換裝之處,若您不小心瞥見有人在此更衣,可別大驚小怪哦。

分叉仔 分叉仔‧激流澎湃
分叉仔又稱「雲梯」,高約五十公尺,八哥鳥常群聚於此,是賞鳥好地點。其附近建於東崁上之「風力發電廠」(台灣第一座),供電功能有限,卻成了七美鄉的另一景觀!
雙心石滬(又稱「頂隙滬」)
雙心石滬位於七美鄉東北角,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又稱「頂隙滬」。其精緻令人遐想的雙心造型,被喻為是地球上最美的石滬。往昔之電視廣告「健酪飲料」、「三菱汽車」均是取景於此,由此景點可遠眺鄰近之其它島嶼,「龍塔」旁有一石板階梯可走下近訪該滬。此石滬保存的相當完整,初見時益發激起對這些石滬建造先民們許多浪漫愛情的想像,若您們是男女朋友同遊,就在此滬前許下海誓山盟吧。另外要提的是,此景點可是本鄉觀看日出的最佳地點哦!
小台灣‧遠處為分叉仔 小台灣‧神似台灣地圖
由牛母坪沿濱海公路北走(上斜坡路段),建有一涼亭,請在此休憩,並從涼亭往下望,『小台灣』就會呈現在您眼下,它其實為海蝕平台,但經多年沖刷侵蝕,形成台灣形狀,令人嘖嘖稱奇。



班級:進休閒三甲



2094404006 許光輝



休閒漁業的定義 王宇晴 2008/05/13


題目:休閒漁業定義

姓名:王宇晴

班級:休三甲

學號:1094404019

發展觀光休閒漁業的緣起
 
筆者於 1988年開始策劃辦理休閒農業,立即引起共鳴,有關休閒農業的定義,也很快獲得共識。然而當政府推出「休閒農業」時,許多類似之觀光漁牧產業,不適合歸入觀光果園,森林遊樂,甚至渡假小木屋,土雞城等從事觀光農業或農村者,均冠以「休閒農業」,致外界對休閒農業有眼花撩亂的感覺。因此在有關業者提出「休閒農業」的申請構圖,專家學者的規劃設計,亦諸多以農業遊樂區或鄉村遊樂區的形式提出,規劃案中規劃許多兒童遊樂或遊玩的機械設備。畢竟休閒農業是頭一椿,規劃者有景觀,有遊樂區的經驗,卻沒有休閒農業的經歷。經過一兩年的溝通,逐漸的有宜蘭冬山的香格里拉、苗栗的中部酪農村和屏東的恒春農場,依休閒農業的理念發展出來,有關大學的農經與推廣系所,更有休閒農業的課程講授。

 漁業觀光休閒產業,緊接著發展海上的娛樂漁業和陸上的休閒漁業。惟後者較傾向於在港區推動假日魚市,水族館與漁業歷史博物館為主,農委會於兩年前開始積極參與休閒漁業推動工作,推動陸上休閒漁業,輔導經營者將漁業、漁港、漁村、相關的自然環境,景觀和文化資源,由規劃設計予以妥適的組合,促使觀光休閒漁業勢必更符合漁村社會與漁業環境需求,帶動漁村經濟發展。

推動觀光休閒漁業,具有多層面的社會與經濟意義

一、從社會需求面言:
由於經濟成長,國民生活水準提高與豐富化,以及都市化的結果,居民對觀光休閒漁業的需求日趨殷切。漁村和漁港有豐富的資源和空間,可成為提供觀光休閒人口,體驗和享受漁業,漁村生活的場所。另一方面,由於交通與道路的改善,國民休閒時間的增加,消費結構的改變,以及觀光休閒生活廣告的促進導引,也帶動觀光休閒產業的發展。

二、從漁業資源的利用言:
 漁船作業需船員兩人以上,改由漁釣船只需一名,節省的人力,可從事其他產業,增加收入。漁釣業之獲魚,與一般漁業之方法與漁種不同,可培育漁業資源。而漁業、漁村、漁港本身資源外,相關之自然環境、景觀、文化等資料可以活用,並拓展至健康、教育、觀光、休閒、渡假、生態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機能,創造漁民的就業機會,增加其所得,更可進一步引發其對自然環境,傳統文化與產業資源的傳承與保護。

三、從漁民的所得層面言:
可減輕漁民過量之勞動力以及漁船漁具高額投資之負擔。高齡漁民可從事體力較輕便之售魚或觀光休閒之服務性工作,且較海上漁獲或塭養之風險低,並獲較穩定的收入。另一方面,觀光休閒漁業,因基本公共設施、產業調整、體驗活動、民宿經營、觀光服務、假日魚市、資源保護、海鮮美食等增加漁村婦孺參與和經營機會,提高漁民所得。

觀光休閒漁業,發展趨勢與推動重點
依國家經濟發展情況,觀光產業大致可分為旅行、觀光、休閒和渡假;先進國家的歐美,似已發展到休閒與渡假階段,我國的發展則介於觀光與休閒之間的階段,一般開發中國家,以自然與文化資源的利用為主;而已開發國家則增加漁產業、漁村風貌、漁港碼頭等的活用,而且創出和塑造不同的風格與特色,以吸引社會大眾。觀光休閒漁業的發展,項目也非常豐富,我們剛剛起步,必須選擇漁民最有利,最能夠做且投資不大,並能夠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田園景觀、漁產業、漁港、漁村設備和人文資源者,輔導漁民就以下幾項為主軸,先行著手推動。

一、捕捉周邊資源發展觀光休閒漁業:
圍繞在經營者周圍之地形、地質、水陸空地域、動植物景觀、有溪流、水庫、河沼、魚塭養殖、沿近海、海面養殖漁業,有漁村設備、空間、景觀和生活、漁港、港澳碼頭、漁船遊艇、市場設備、人文資源等,至為豐富瑰麗,需輔導漁民妥為捕捉規劃利用。另一方面更可利用產業特色,依旅客年齡、時序、季節、動植物、民俗文化、產業種類、生態和景觀,設計觀光休閒或漁業生產、漁村生活體驗活動,以帶動觀光休閒漁業發展。

二、獎勵漁村經營民宿:
 台澎金馬的漁村,適合發展「民宿」,但除了澎湖的吉貝與望安兩個離島外,其他地區很難看到。一般民宿的條件,以具有海鮮美食、海水浴場、海塭釣場、舒適住家、整潔的社區,良好的漁村風貌和形象。而漁民可兼當嚮導,帶客人釣魚、參觀捕撈作業,或教導鄉土料理,解說海洋與漁業常識、介紹鄉土民俗、進行與都市居民的交流,都會讓客人有溫馨之感。

三、輔導資源管理型觀光漁業:
維持漁港與漁村的活力,在沿岸近海水域投放人工漁礁,或特定漁種區,指定漁會,漁村執行資源管理任務,規定漁期、漁區、漁法、漁具等。擬訂公約供地區漁民信守,防止不當或非法捕撈,另一方面可將資源維護管理,和豐富的漁業資源,規劃為資源利用型觀光休閒漁業。

四、漁港深具發展觀光休閒潛力,甚值大力推動:
 漁港的港澳、碼頭、港灣、燈塔、防波堤、漁船、遊艇、魚市場、寬廣的港區和設備,可依資源規劃為港區、釣魚區、假日魚市、公園區、海鮮美食區、民宿區,配合周邊綠美化植栽,配合觀光休閒經營,應可開創出具有特殊漁港風貌的觀光漁港。

五、鼓勵小規模具有特色的觀光休閒漁業園區:
 觀光休閒漁業,一般均設定在較大規模,目前相關規定也如是要求。其實大有大的自然,而小有小的精巧雅緻,陸上漁塭或沿近海之箱網養殖五公頃以上之小型的漁業園區,有適當的空間、景觀環境,凸顯特區風貌,做小客源流量之觀光體驗漁區,也是值得提倡和輔導。

發展觀光休閒漁業的策略
一、制訂觀光休閒漁業管理辦法:
本令已於 1996 年 12 月 31 日訂頒《休閒農業輔導辦法》,規範休閒農業,目前陸上觀光休閒漁業適用前項法規,至於觀光休閒漁業區之設施許可使用細目亦在研訂中,將來視漁業與漁村實際需要,再研擬相關作業準則或要點來規範輔導。

二、支援規劃設計:
辦理觀光休閒漁業地區,應由經營者提出經營構想和初步之規劃構圖,經政府核可,再支援邀請學者專家,以其專業知識與經營者溝通,商議其資源最經濟最有效的運用,最佳的佈置和最適當的投資,構築最大經營效益的規劃設計藍圖。

三、改善漁村社區環境與必要基本設施的支助:
觀光休閒漁業地區,其居住環境陰暗,巷弄狹窄和髒亂的情況必需改善,生產與生活環境均應綠化、美化和淨化,建構成整潔形象,在園區內停車場、步道、觀景亭、綠美化、教育指示牌、服務中心、釣魚場所、鮮魚直銷場所、浴廁及住宿等主要設施予以適當比率的支助。

四、提供必要之經營管理與資訊的協助:
政府需協助其建立前瞻的經營體制,指導其利用資源,擬訂一個年度可確保相當顧客,以及因應與克服景氣和季節影響之下安定的周年經營計畫。同時指導與提供觀光休閒漁業資訊,配合整體觀光休閒漁業,企劃各種系列之廣告宣導戰略,告知社會大眾。必要時邀專家學者組成小組,以諮商、協助講習、研討會和發行刊物等方式協助。

五、提供經費支助與專案貸款:
觀光休閒漁業之園區,需改善和充實之基本設施多,所需投資金額較高,且回收年期長,而經營者復需克服景氣與季節的變動,因此政府給予經營班隊集團經費補助,以及經營者專案性低利貸款的支助,均屬必要的措施。

六、以節祭體驗活動,帶動觀光休閒漁業發展:
台灣鄉村的民俗文化資源至為豐富,將其活動導入觀光休閒漁業,亦可以虱目魚節的方式辦理體驗漁業。園區可提供服務之摸蛤、釣魚、拋手網、撐竹筏、水上拔河、混水摸魚、漁特產品展售、鮮魚美食、鮮魚競賽、各種趣味競賽。另一方面大、中、小學生體驗學習,亦可透過學生社團的管道舉辦各種體驗交流、競賽活動,而各項節、祭、體驗活動結束後,各該園區在平時或星期假日均可提供相似的服務,各種體驗活動才有意義。

七、發展具有獨特風格,建立觀光休閒漁業形象:
各地區資源條件互異,有草原、溫泉、沙灘、潮間帶、防風林、海鳥、紅樹林、漁港、魚塭、鹽田等結合地區文化和觀光動線,構築成各該地區獨特風格。在經營時更應掌握此特色,朔造園區形象,形象可由地標或最具特色者切入塑造形象,理想的形象可塑造得高些,以導引產業蓬勃發展。

觀光休閒漁業潛力大,遠景璀璨瑰麗
面對目前漁產業實況,為促進漁村社會的活性化,發展漁村經濟,是需要有一套新的理念和做法。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將觀光休閒漁業引進漁村,不但深受經營者的肯定,也廣受消費者的歡迎,更因此帶動其國人長期在農漁村休閒渡假,並已成為觀光產業的主流。台灣的漁村漁業同樣需要導入觀光休閒產業,而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亦有需求。因此政府順勢,做有計畫有步驟的輔導推動,帶領各級機關團體和漁民朋友,在觀念上和實質的產業經營上找出二、三個據點示範成功的個案,自能帶動漁民群起仿效推動,為漁業與漁村注入新的活力,其效益將迅速的普及和蔓延至全省各地,貢獻廣大的漁產業和漁村社會。

(轉載自農訓雜誌)
參考資料 http://www.oceantaiwan.com/foot/mag/002/002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