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主題旅遊設計-「金樽陸連島」的奇特景觀20080416

姓名:洪齡黛


系別:觀光四甲


學號:1093411063


課程名稱:主題旅遊設計


資料來源:http://www.fa.gov.tw/chn/fish_culture/monthly.php





金樽是位於台東東河村南邊的小漁村





它知名度雖然不高,卻是擁有漁港、小海灣、離岸礁、綿長沙灘和海岸岩壁等諸多地景的風景點。金樽陸連島是臺灣唯一尚在持續生成的陸連島,又因它的外觀形狀頗似船錨,故亦稱為「錨島」或「錨狀礁」,深具地質學術上的研究價值。綿延達3公里長的沙灘後方有近約40公尺高的岩質峭壁。


金樽陸連島-滿潮


金樽陸連島-退潮







「陸連島—錨狀礁岩」究竟是怎麼樣形成的?




與海岸平行的離岸島,因對前進的波浪產生繞射作用,繞射波最後在島嶼海岸之間相撞,因能量的消滅,使波浪攜帶的砂礫沉積下來,形成連島砂洲。退潮時,砂洲露出水面連接離島,即為『陸連島』。金樽陸連島一帶的天然沙洲,細緻沙灘和海岸崖壁等特殊地質構造,共同形成了優美無比的絕妙景色,毫不亞於臺東海岸沿線的小野柳三仙臺、石雨傘和八仙洞等奧妙景觀,也是珍貴罕有的野外地質教室。



金樽陸連島本身係由珊瑚礁構成的「顯礁」島嶼,亦可稱為陸連礁,乃由海岸向東方延伸而出者,其臨海之側因頻受海浪沖擊,以致產生有壺穴、海蝕溝、海蝕凹壁及海蝕門等景象。沙頸岬和陰陽灘則是金樽陸連島所伴生的另外兩處特殊地景。連島沙洲長100公尺、寬20∼50公尺,靠陸地內側較寬、而靠海洋外側較窄,每當漲潮時沙洲沒入於海面下,退潮時則露出水面,在沙洲接近礁島之細狹部位即是「沙頸岬」。若以陸連島為分界,其北側海灘係由圓磨程度較細緻、泰半呈圓形或橢圓形的礫石所構成,礫石之原岩以斑狀安山岩2為最主要,另亦有輝石安山岩、角閃安山岩、紫蘇安山岩、變質砂岩、凝灰質礫岩及石英岩、石灰岩等;南側則大都由沙粒構成,部分含有鐵質的黑色細沙具有些許磁性,乃是由火成岩風化後所形成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