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具特色的臺灣休閒農業
班級:休三甲
姓名:陳貞如
學號:1094404028
E-mail:fgh810418@yahoo.com.tw
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臺灣休閒農業突破傳統農業的範圍,以島內各地的自然、文史資源,以特有的鄉村生產、景觀,融合旅遊、餐飲等綜合經營,為人們提供了觀光、休閒的好去處。休閒農業 是綜合利用當地資源,由農業延伸至服務業的新產業。如:有臺灣穀倉之稱的彰化,原來工商業發 展相對緩慢,他們就另辟門路,計畫在南部開闢花卉園區發展花卉產業。雲林從沿海到山區分別作 出不同的安排,在山區規劃觀光旅遊,中部以科技園區及高校為主,發揮智慧帶動作用,沿海利用濕地,規劃生態休閒旅遊。對跨縣界的自然資源,則共同開發,變競爭為合作,相互溝通,合理分工,避免雷同。如高雄市、雄縣與屏東三地,就科技園的重點達成默契:屏東科技園區以發展農業生物科技為主,而其他“兩高”則分別側重醫藥生物和電子技術。就農業而言,考慮的重點是依靠生物科技,提升名優產品的品質,完善產銷體系特別是資訊體系,打通世界貿易的通道,從傳統農業積極向休閒農業轉型。
此外,臺灣農業主管部門還推動了“一鄉鎮一休閒農漁區”和利用占全島面積1/2以上的森林資源,積極發展生態旅遊,籌建步道,與民宿、觀光園林結合,進—步推進農業加快轉型。
休閒農業涉及多資源利用與管理,關係到生產、生態、生活,是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產業。 臺灣有關條例規定,休閒農業由農業行政部門負責規劃和輔導,縣市按規定可同意申請籌建休閒農場,檢查合格後再由農業主管部門核發休閒農場許可登記證並使用註冊標章。
發揮農會、農業推廣學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幫助農民轉型。如臺北市農會成立輔導小組,按 照“一鄉鎮一休閒農漁區計畫”,研究臺北市20家市民農園轉為休閒農場的可能性。臺灣省農業策 略聯盟發展協會和臺北市農會聯合開展農業休閒旅遊,還與全省 100多家休閒農場結盟,推銷優惠 休閒遊。經營休閒農業者也成立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相互交流舉辦共同活動,使休閒農業走向精細 的專業化分工。
發展相關農業的幾個問題
發展休閒農業一定要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休閒農業,顧名思義離不開農業。但僅有農業 而無美好的自然環境和景觀也就無法成為休閒農業。因此環境是首要的條件。在規劃設置休閒農業 時,應以不得妨礙農村自然生態、田園景觀為前提。
臺灣地區公佈的《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列出規劃休閒農業區的條件,除了具有農業生產 和農村文化資源外,必須要有“豐富之田園及自然景觀”和一定的面積(屬於非都市土地的面積在 50-300公頃之間,屬於都市土地的在10-100公頃之間)。休閒農場可分設“農業經營體驗區及遊客 休憩區”。“農業經營體驗區”作為“農業經營與體驗自然景觀、生態維護、生態教育之用”;在 區域內只能“搭建無固定基礎之臨時性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建築物。休閒農場面積在 3公頃以上的 非山坡地或10公頃以上的山坡地,除可設立農業經營體驗區外,還可設置遊客休憩區,但面積限制 在農場總面積的10%範圍內。休閒農場的設施應符合經營休閒農業的目的,以“無礙自然文化景觀 為原則”,建築物的高度不得超過10.5公尺,不超過三層,對住宿設施,建築物設計等均有規定。 這些限制都是儘量避免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景觀造成的負面影響,使休閒農場有一個美好寧靜的田 園景色,使遊客擺脫城市喧囂,身心安寧,融入自然。因此規劃休閒農業,生態環境自然美是首要 考慮的因素。
恰到好處地開發當地文史資源提升知名度。文化和觀光結合是開發休閒觀光事業的源泉。休閒 農業結合文史資源才有豐富的內涵,這樣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經久不衰。
充分利用當地文史資源,民俗藝術,如草織、藤編、雕刻、手工藝品、地方舞蹈、戲劇、音樂 和古跡史話、傳說,將過去和現實結合在一起,提升休閒農業的品位。如屏東結合民族風情、傳統 文化和農漁特產,在不同季節開展不同特色的旅遊,推行農業休閒觀光活動。在宜蘭將農業休閒、海上休閒和文化結合,舉辦節慶活動,使休閒和生活、產業相聯結,更具活力。目前,宜蘭的童玩節,花蓮的石雕節,屏東的黑鮪魚節,苗栗的木雕節C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各地的名勝特產帶動休閒農業達到各具特色。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力。依靠當地自然環境、資 源條件、農漁特產、構建不同特色的休閒農業,是發展休閒農業的關鍵。名勝古跡和名優特產已具 有一定的知名度,是無形資產,與之結合,可以提高休閒農業的社會排名。
特產和特色觀光相結合,推動休閒農業、休閒漁業。屏東墾丁地處恒春半島南端,是有名的風 景區,春季又是黑鮪魚回游墾丁外海的季節。結合休閒漁業,這裏每年舉行黑鮪魚文化觀光為主的 春遊,展銷黑鮪魚、油魚子等海鮮產品。屏東還結合農產品收穫期,將農業特產如黑珍珠、香蕉、 鳳梨,融入一年四季的觀光計畫中,帶動觀光和休閒產業的發展。台東特產的旗魚,能加工成多種食品,台東縣計畫將產業、觀光、餐飲、民宿等業者結合起來,舉辦旗魚節,推動發展休閒漁業。
借遊覽勝地,統一品牌,促進農產品外銷。嘉義以阿里山帶動周圍山區營造觀光環境,同時輔 導農業向休閒農業發展,以降低入世後的衝擊。嘉義地處北回歸線,宜於產茶,但優質茶名稱不一 ,有梅山茶、竹畸茶、番路茶等等,為了創品牌、保品質、促外銷,嘉義借用“阿里山”這三個字的無形資產,把這個地方產的茶統稱為阿里山高山茶,並與航空公司聯合,提供給頭等艙客人,以 此來提高身價開拓外銷。
著力打造、發展農舍民宿,規劃步行小道。民宿是拓寬休閒農業服務的方式之一。發展觀光民 宿一方面可滿足休閒客在農村度假休息的要求,另一方面向遊客提供住宿、餐飲、文化等服務,增 加在農村的消費,有助於農民致富和農業轉型。
農舍民宿和賓館旅店不同,主要是民居農宅為住宿方式。自然簡樸,舒適寧靜,使來客置身于 農村田園風光之中,品嘗農家飯菜,瞭解鄉野趣事,感受家庭的溫馨和農家樂,這是溝通城市居民 和農民的橋樑,有很好的發展前景。2002年臺灣省有關部門公佈了《民宿管理辦法》,規範民宿經營。由一般農舍辦民宿需要適當改建,增添消防安全設備,農民必須先投入,增加了經營風險。2003 年初,臺灣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還推出八家民宿辦音樂餐,希望休閒客在音樂聲中享受農村的樂 趣。音樂選用當地傳統的音樂資源和大自然的流水風聲,鳥鳴蟲叫,與遠方來客共用。
遠足旅行,親近自然,瞭解生態,瞭解農村社會生活,避免快節奏、雜訊和污染,有益健康, 休閒農業的發展得到島內社會的重視。臺灣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58%,林業資源非常豐富,農業部 門發展休閒農業,利用山區護林打獵小路,串聯名勝古跡,如抗日戰場、抗荷遺址、文化古寺;特 別生態環境如候鳥保護區、休閒農場、觀光果園、農宅民宿等,供人們休閒遠足健身之用。步道將 分散的村落、休閒產業、民宿和自然文化景觀聯成網路,可以向休閒客提供度假、住宿、餐飲等整 套服務,對帶動休閒產業非常有利。步道不完全設在林區,在農區可利用鄉間小路,田埂渠旁,規 劃小道,這樣既可保持農村環境又可使城市來客散步田野,悠然自得。
臺灣休閒農業的創意和行銷
臺灣休閒農業產業在市場競爭中始終注意到市場區隔,以自己的特色,形成競爭優勢。因而創 辦出具有獨特內容和風貌的休閒農業(場)成為首要任務。
統一做到資源化行銷。休閒農業關係到客人在休假期間衣、食、住、行、文化和娛樂。休閒農 業區(場)應通過媒體和資訊網路向公眾介紹有關資訊,如交通路線、文化特色、農漁特產、日程、 民宿、旅館、價格、地址、聯繫辦法等等。
目前,在臺灣東部的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已形成一條觀光縱谷,形成有名的風景區。台東 部三個縣(宜蘭、花蓮、台東)擬聯合組成東部觀光休閒聯盟,共同開展休閒事業,藉以達到三贏。
youtube:
宜蘭國際童玩節 http://tw.youtube.com/watch?v=_lTSdkeXgL8#
屏東黑鮪季 http://tw.youtube.com/watch?v=e9zbZ57X5es
文獻來源:http://www.crr.gov.cn/Html/2007-11-12/2_2646_2007-11-12_288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