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英文Basalt,意思是一種黑色(或深灰色)含有鐵質的岩石。而在岩石學上對玄武岩定義為:基性岩漿噴發後,熔岩冷卻而成的一種火山岩。由於玄武岩是組成地殼海洋板塊的主要岩石,因此成為地表分佈最廣的火成岩之一。臺灣地區的玄武岩零散分佈於臺北到新竹間,而最主要分佈則屬澎湖群島(花嶼除外)。
地形特徵
玄武岩質的熔岩在火山岩漿中黏度最小,因此熔岩流出地表後為頂面平坦之方山地形,這也是澎湖群島無高山之主要原因之一。
節理特徵
熔岩冷卻後形成多樣化的柱狀或板狀節理構造,是玄武岩很重要的外表特徵。
柱狀節理
玄武岩熔岩流出地表後,受地形起伏,冷卻快慢與熔岩流出位置等影響,形成不同形態的柱狀節理,柱狀節理的多樣性變化,便是澎湖玄武岩外觀之特色,也是澎湖玄武岩地質公園邁向世界舞臺之條件。
外形特徵
當熔岩覆蓋地表時,由於含有空氣或水氣,在冷卻後會形成氣孔。除常見之多孔狀外,尚有管狀之氣孔柱或片狀之氣孔群。而因玄武岩組成的性質不同,造成外表顏色深淺不一,因此,又可分鹼性和矽質玄武岩。
風化形貌
數百萬年來,澎湖玄武岩在風化、侵蝕及搬運作用的磨練下,形成豐富多變的地形景觀,其中較具鄉土特色的有火山地形的熔岩臺地、方山地形與火口地形;有風化作用使玄武岩節理逐漸剝落而形成的球狀風貌及風化紋理。這些地形使澎湖成為名副其實的玄武岩之鄉。
玄武岩形態
澎湖群島的火山熔岩,是在約1,740~820萬年前,歷經數次不連續的噴發,由地表裂隙湧出的,而當熔岩岩體在冷卻收縮時,會龜裂成五或六角形的柱狀節理,節理的排列方式和熔岩停留位置的高低或深淺有關,大約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 熔岩如在較深處停留,形成倒臥狀柱狀節理。
- 熔岩如在較淺處停留—即熔岩出口底下的火山頸,形成彎曲狀或塔狀柱狀節理。
- 熔岩泛流到較遠處,形成垂直柱狀節理。
- 熔岩如流出停留在出口處,形成火山口。
- 熔岩泛流到遠處的盡頭,形成傾斜或放射狀柱狀節理。
玄武岩熔岩停留後溫度即會慢慢降低,當岩體冷卻收縮時會與周圍岩石的垂直面形成柱狀節理,加上風化與侵蝕作用,裸露於地表的柱狀節理在形態和種類上豐富多樣,讓澎湖的玄武岩成為全臺僅見、世界少有的地質地形景觀。
資料來源:http://basalt.phhcc.gov.tw/home.asp 澎湖文化局
指導老師:徐瓊信 老師
班 級:觀休休三乙
學 生:劉家安
學 號:1094404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