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鳥地點
澎湖四面環海,海岸線綿延極長,許多賞鳥據點即分佈其間;就鳥況而言,精華地點多數位於本島的馬公及湖西兩大地區。交通方面由於有中正橋、永安橋及跨海大橋的銜接,本島與白沙島、西嶼三大島間以連結相通,自成一體;各鄉境內不但有寬直平坦的幹線公路貫穿,而且支線網路深入各個村里,交通十分便捷。至於各大小離島之間,以及與本島間的交通,則利用交通船、民營遊艇、小型飛機等交通工具往返,班次亦多,尚稱便利。(一)馬公市 重光─西衛、東衛水庫、菜園─興、仁山水─井垵 (二)湖西鄉 成功水庫、青螺、湖西彎、林投公園 (三)白沙鄉 鎮海、岐頭、後寮 (四)西嶼鄉 小門、畜牧場、牛心山 (五)離島 北海: 險礁、鐵砧、姑婆嶼、吉貝島東海: 雞善嶼、錠鉤嶼南海: 大、小貓嶼南海: 頭巾嶼、鐵砧嶼、七美嶼
澎湖群島為海底火山活動所形成的島嶼,位於台灣的西南隅,是由近百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岩礁所組成。澎湖群島地處東亞後鳥遷移路線的中繼站,在每年候鳥宜棲的季節裏,總有為數眾多、形形色色的各種候鳥飛臨各個島嶼。這些鳥類當中,除了本島各地常見的鵴、科岸鳥,以及鷺科、雁鴨科等鳥類之外,又以燕鷗科鳥類最具特色。根據澎湖縣誌記載,澎湖地區的鳥類有13目36科104種。而近年來,經由澎湖當地熱衷賞鳥的人士,有系統而經年的調查,更使澎湖地區累積記錄的鳥種,達到14目40科157種之多。 澎湖地區鳥類的移棲活動,以每年春季的一至四月間最為頻繁,此時候鳥的種類與數量均達於全年最高峰,至五月份後,漸次減少。夏季六、七月間,是鳥類種數最少的時期。而秋季的九月至十二月間,則為鳥況次佳的季節,此時是候鳥向南遷徙準備渡冬的季節,因此仍有種類及數量甚多的過境鳥和冬候鳥出現。澎湖的鳥類組成,主要是以候鳥為主,賞鳥的時機選擇,自然也以候鳥出現的季節為優先考慮,再配合潮汐時間,以及候鳥宜棲過境的時間、路徑等細節的掌握。
澎湖四面環海,海岸線綿延極長,許多賞鳥據點即分佈其間;就鳥況而言,精華地點多數位於本島的馬公及湖西兩大地區。交通方面由於有中正橋、永安橋及跨海大橋的銜接,本島與白沙島、西嶼三大島間以連結相通,自成一體;各鄉境內不但有寬直平坦的幹線公路貫穿,而且支線網路深入各個村里,交通十分便捷。至於各大小離島之間,以及與本島間的交通,則利用交通船、民營遊艇、小型飛機等交通工具往返,班次亦多,尚稱便利。(一)馬公市 重光─西衛、東衛水庫、菜園─興、仁山水─井垵 (二)湖西鄉 成功水庫、青螺、湖西彎、林投公園 (三)白沙鄉 鎮海、岐頭、後寮 (四)西嶼鄉 小門、畜牧場、牛心山 (五)離島 北海: 險礁、鐵砧、姑婆嶼、吉貝島東海: 雞善嶼、錠鉤嶼南海: 大、小貓嶼南海: 頭巾嶼、鐵砧嶼、七美嶼
澎湖群島為海底火山活動所形成的島嶼,位於台灣的西南隅,是由近百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岩礁所組成。澎湖群島地處東亞後鳥遷移路線的中繼站,在每年候鳥宜棲的季節裏,總有為數眾多、形形色色的各種候鳥飛臨各個島嶼。這些鳥類當中,除了本島各地常見的鵴、科岸鳥,以及鷺科、雁鴨科等鳥類之外,又以燕鷗科鳥類最具特色。根據澎湖縣誌記載,澎湖地區的鳥類有13目36科104種。而近年來,經由澎湖當地熱衷賞鳥的人士,有系統而經年的調查,更使澎湖地區累積記錄的鳥種,達到14目40科157種之多。 澎湖地區鳥類的移棲活動,以每年春季的一至四月間最為頻繁,此時候鳥的種類與數量均達於全年最高峰,至五月份後,漸次減少。夏季六、七月間,是鳥類種數最少的時期。而秋季的九月至十二月間,則為鳥況次佳的季節,此時是候鳥向南遷徙準備渡冬的季節,因此仍有種類及數量甚多的過境鳥和冬候鳥出現。澎湖的鳥類組成,主要是以候鳥為主,賞鳥的時機選擇,自然也以候鳥出現的季節為優先考慮,再配合潮汐時間,以及候鳥宜棲過境的時間、路徑等細節的掌握。
潮汐的配合澎湖的候鳥中,水鳥種類佔有極大的比例,對這些鳥類而言,潮汐地帶是牠們最主要的覓食和棲息場所;而對賞鳥者來說,也是最容易觀賞到牠們的地方。因此,若是能先瞭解澎湖當地的潮汐時間,再據以安排前去賞鳥,在時間及行程方面,將更為經濟、有效率。在濱海地區觀賞水鳥,時機上以每月的大潮時期及每月的滿潮之前為最佳。
季節的考慮在季節的選擇上,大致而言,春季最佳,秋、 夏次之,冬季較差;不過,不同的季節各有不同的賞鳥重點及體驗。茲將澎湖地區四季的鳥況及氣候情況概述如下:
季節的考慮在季節的選擇上,大致而言,春季最佳,秋、 夏次之,冬季較差;不過,不同的季節各有不同的賞鳥重點及體驗。茲將澎湖地區四季的鳥況及氣候情況概述如下:
【春季】o 時間:約三、四、五月間,尤其四月及其前後的時日,更是鳥況顛峰時期。o 鳥況:正值候鳥分批北返繁殖地,途經澎湖群島略做短暫停留、棲息,是年度中最佳的賞鳥時機。此時所見的候鳥,不但鳥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都已換上色彩鮮明的夏羽(繁殖羽),是最容易辨認的時刻。o 氣候:日照溫和冷暖宜人,同時強烈季風漸次減弱,是澎湖地區絕佳賞鳥天氣。
【夏季】o 時間:約當六、七、八月之間。 o 鳥況:雖是鵴、及水鴨等各種水、路候鳥離開澎湖的真空時段,但由於各種燕鷗夏季鳥以及小雲雀等留鳥的繁殖,熱鬧的場面到也彌補了不少缺憾。初夏開始,在群島各地的草原上,隨處可見凌空飛起、賣力鳴唱求偶的小雲雀,映照著遍地盛開的天人菊,是澎湖夏季最常見的田野景象。另一方面,無人的偏僻離島上繁殖的燕鷗,此時正進入了繁殖的盛期;大群燕鷗翱翔海上,翻飛喧騰,展翼蔽天的情景,更是澎湖夏季獨特自然奇觀。o 氣候:氣溫雖高,但因有海風的吹襲,尚不至熱難當,倒是日曬極為強列,應預作防備。
【秋季】o 時間:約在九、十、十一月間。o 鳥況:此時主要為候鳥夏季繁殖結束後,南遷度冬的過境季節。不同的種類各有不同的移棲時間,在澎湖多數的種類大致都集中在十月份及其前後移棲經過。在此季節所看見的候鳥,在種類及數量上均略遜於春季所見的規模,而且鳥的羽毛亦轉為暗褐不顯的冬羽色澤,看起來頗多類似,辨識較易混淆。o 氣候:在十月之前,氣溫雖逐漸降低,但大致還屬暖合適宜的天氣型態;待至十月份開始,著名的澎湖東北季風即開始吹拂,並且漸次增強,此時受強烈陣風的影響鳥類的觀賞易開始加添了天候因素的干擾。
【冬季】o 時間:約在十二月至翌年一、二月之間。o 鳥況:此時所見,都是些留在澎湖地區過冬的候鳥,主要仍是一些常見的鵴,已及少部份的鷺鷥、水鴨等種類。雖然這些鳥的種類及數量尚能維持在穩定的狀況(水鴨則漸續增加),但與其他季節的鳥狀相較,已漸次甚多,可明顯感受到鳥況的零散和寂靜。o 氣候:經常籠罩在凜烈的季風之下。(強風的吹襲,使得望眼鏡的觀看難以保持穩定、清晰,加上冬候鳥羽色的相近,不易辨認,都是冬季觀賞水鳥常遭逢的困難及挑戰;這些情形在冬季的澎湖,更是明顯。)
澎湖縣鳥小雲雀
Pescadores Skylark
Alauda gulgula coelivox
17公分,為澎湖特有之地區亞種,羽色較臺灣小雲雀略顯黃褐,嘴則較厚而短。澎湖地區無論本島或無人島均可普遍發現。生活於草地、農墾地等空曠環境,春、夏季節為繁殖盛期,常見懸飛於空中鳴唱,歷久不輟,因此又有「半天鳥」之俗稱。
Bridled Tern
Sterna anaethetus
36公分,翼背灰褐色,腹面白色,頭頂至頸後黑色有顯著白眉線,嘴、腳黑色,尾有深叉 。群棲性,棲息活動於海中小島及其附近海域,常低飛貼近海面追逐魚群覓食。為澎湖地區之夏候鳥,每年約四月起即陸續飛抵貓嶼、雞善嶼等無人島進行繁殖。在貓嶼為族群次多之鳥種,繁殖盛期為六、七月間,巢多築於平坦岩地、草坡地或岩壁之凹穴中,每巢一卵,卵為乳白色,上佈棕色細斑,孵卵期約四至五週。白眉燕鷗在澎湖地區,除貓嶼、雞善嶼有成群棲息之外,在望安附近之頭巾嶼、南鐵砧嶼、草嶼、南塭以及北海之險礁、小白沙嶼、錠鉤嶼等無人小嶼,亦都有發現。
玄燕鷗
玄燕鷗
Common Noddy
Anous stolidus
39公分,全身大致為巧克力褐色,頭頂灰白色,尾羽為楔形,分叉不深。為澎湖地區之夏候鳥及小部份留鳥,主要分佈與繁殖均在貓嶼,為當地數量最多之優勢鳥種。由每年的三月份起,族群數量即陸續增加,至五、六月繁殖高峰期,族群常有三、四千隻以上,場面頗為壯觀。玄燕鷗多棲息於海崖岩壁上,會以少許枯草築巢,或直接產卵於陡峭岩壁的淺窪中,每巢一卵,卵呈乳白色,有棕色及灰色斑點,孵卵期約五至六週,育雛約六至七週。玄燕鷗白天大多在海上飛翔覓食,有時成群在水面漂浮,夜間亦有少部份仍在海面活動。為澎湖南海域中最多也最具代表性之鳥類,除貓嶼之外,附近之無人島亦可見其蹤影,但數量均較少。
Black-naped Tern
Sterna sumatrana
30公分,全身大致白色,眼有黑色過眼線,延伸至後頸部,嘴、腳黑色,尾羽長,有深叉。常見小群停棲於沙灘上休息,或是佇立在較高之岩壁岩礁上,候機衝入水面捕魚。根據澎湖南海附近漁民之說法,早期捕魚指標即以蒼燕鷗及白眉燕鷗捕食所在位置為準。繁殖季節為四至八月間,巢材簡單,每巢一至二個蛋,蛋鈍端有深褐色斑點,孵化期約在四週左右。蒼燕鷗主要棲息與繁殖地,原在北海之小白沙、險礁等小嶼,因人為之干擾,近來有逐漸轉移至東北海錠鉤嶼之趨勢。另在南海之貓嶼及望安附近各個無人島,以及七美嶼北岸等地,亦可見少數棲息與繁殖。
Roseate Tern
Sterna dougallii
31公分,夏羽時紅腳、紅嘴(末端黑色),頭頂至頸後為黑色;冬羽時,腳黃褐色,嘴黑色,額頭為白色,尾長分叉深,停棲時尾羽超出翼尖甚多。為澎湖數量不多之夏候鳥,貓嶼、錠鉤嶼、險礁等地均有小族群棲息,繁殖於六至九月間,每巢一卵,卵為淡土色,尖端有深褐色斑點。
Little Tern
Sterna albifrons
28公分,身體大致為灰與白,頭頂至頸後黑色,額白色。夏羽時,紅腳、黃嘴(末端黑);冬羽時,嘴、腳轉為暗褐色。出現於海岸、河口、沼澤及魚塭、濕地等環境覓食,發現獵物後,常會在空中鼓翼滯留,瞄準目標後即俯衝入水捕食。四至七月為繁殖期,築巢於海岸沙礫地,每巢二至三卵,孵化期約三週。為澎湖各地普遍可見之夏候鳥,79年四、五月間曾在青螺、山水等地發現集體繁殖。
White-winged Black
TernSterna leucoptera
24公分,夏羽時,紅嘴、紅腳,身體由頭部延伸而下至胸、腹部皆為黑色,飛行時可見翼下面前半段亦為黑色;冬羽時,黑色皆消失,僅餘頭頂、後頸及耳斑(低過眼睛下方),可見暗灰色,嘴及腳分別轉為黑色、灰褐色。為澎湖稀少之春季過境鳥,記錄不多。
Whiskered Tern
Sterna hybrida
25公分,夏羽時,嘴、腳鮮紅色,頭部為醒目之黑白對比,眼以上為黑色,眼以下為白色,身體大致為灰黑色;冬羽時,嘴、腳為暗色,身上之黑色、灰黑色大都消褪。為澎湖春季時尚屬易見之過境鳥,水庫、魚塭等地較易見到。
Common Tern
Sterna hirundo
36公分,嘴黑色,腳暗褐色。夏羽時,頭部在眼以上部份為黑色,眼以下為白色,身體大致為灰白色;冬羽時,額為白色,喉以下至腹部亦為白色。為澎湖不普遍之過境鳥,春季時數量稍多。
Greater Crested Tern
Sterna bergii
45公分,大型之燕鷗,鮮黃色的大嘴為最佳的辨認標誌。頭部有黑色短羽冠,夏羽時,頭頂為黑色;冬羽時,頭頂為灰白間雜。飛行時拍翅動作不似其它小型燕鷗快速,常低空飛翔於海面搜尋獵物,發現目標後即直接俯衝入水捕食。為澎湖數量稀少之夏候鳥,多見於無人離島。
Herring Gull
Larus argentatus
60公分,大型之海鷗,成鳥翼背面為藍灰色,翼尖黑色有白斑,嘴黃綠色,腳紅色,幼鳥身體為褐色(雜有斑點),尾部外緣有黑帶。為不常見之冬候鳥或過境鳥,海域較有機會見到。
圖片欣賞:澎湖野鳥學會
圖片欣賞:澎湖野鳥學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