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觀光遊憩資源-南海

將軍嶼。(圖/網友周芙安提供)
將軍嶼」又稱「將軍澳嶼」,在明末清初時,鄭成功曾派部下李胤「將軍」登陸駐守在此,因而得名。 「將軍嶼」在望安島的東方,經多次的火山爆發,岩漿冷卻後所形成的玄武岩島嶼。目前島上的居民約有1400人左右,雖僅有一個聚落──「將軍村」,面積也僅有望安島的五分之一,人口卻接近望安島,是望安鄉最大、最繁華的村,居民多以漁業維生。 旅人為了彌補上一次澎湖行遺漏了「將軍嶼」的遺憾,特地搭乘大倉島前任村長陳文章先生的船隻,乘風破浪地來到了「將軍嶼」。 澎湖的碧海藍天總是不離不棄地緊緊追隨在旅人之後,從不肯稍稍歇息一會兒,旅人也只有敞開心胸,全盤接納,那怕已曬成一條「黑人牙膏」了。
↑乘風破浪地來到了將軍嶼
「將軍嶼」附近古文物特別豐富,傳說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地方,海域裡盡是富藏了沉船、古城和生物化石等等。
1995年,教育部曾經委託國立歷史博物館主持「澎湖海域古沈船發掘案」,與中華民國海下技術協會共組工作團隊,在澎湖漁民黃加進的引領下,在澎湖望安和「將軍嶼」附近海域,發現有疑似古代沈船,因為發現位置在將軍嶼附近,遂將這艘海底沉船命名為「將軍一號」,首開我國「水下考古」發掘工作的新紀元。
這「水下考古學」是20世紀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才疏學淺的旅人也是第一次聽說。因為水下考古發掘,一枚清代「乾隆通寶」銅錢,進而證實沉船年代應該是在乾隆元年之後,因此研判「將軍一號」的年代至少也有150年之久。
要不是「將澳貝殼館」的生弘和旅人閒聊起,旅人大概也不會知道自己來到了一個這樣傳奇的島嶼來。 有時候,旅人不禁是感到慚愧地!住在台灣的旅人,彷彿不是生長在這個土地上,怎麼都不知道發生了這些「大事件」呢?
由於將軍村民前往馬公必須先搭乘漁船至潭門港,再轉乘客輪到馬公,交通實為不便,遊客的腳步也都只停留在望安。將軍村民歷經近廿年爭取興建將軍和望安間的跨海大橋,終於在2002年動工興建。 但結果卻因設計有問題,澎湖東北季風強勁,冬天工程幾乎是停擺的,再加上施工地點位於望安與將軍之間海流較湍急的門仔水道,施工難度高,導致工程進度嚴重落後,原訂2006年9月通車啟用,目前已確定無法完成任務。 聽了這些說詞後,旅人忍不住懷疑這個困難度會高於澎湖的第一座跨海大橋?還是咱們後代子孫的智商遠遠不如開疆闢土的先人們?
↑難產中的跨海大橋
將軍村民一輩子盼不到一座交通聯絡方便的跨海大橋,卻不得不先接收充斥在島嶼四周,那些因興建跨海大橋所帶來的廢棄物,讓旅人實在無法遙想將軍嶼當年美名為「小香港」的盛況。
↑迎風而來的「衛生掩埋場」的特殊味道,更是煞風景至極了。
旅人只能暫時停止呼吸,匆匆走過。由於「將軍嶼」的沒落和交通不便捷,讓「將軍嶼」保有相當不錯的海底生態,但是這一切人為的破壞,讓旅人只能在遊走大自然的美景下,感嘆不已。

↑孩子們嬉戲的美麗海灘
↑沿岸碉堡 ↑澎湖縣政府為了方便消化預算,大量闢建防波堤與投擲消波塊於沿海,結果澎湖長約320公里的海岸線,如今已有200公里遭水泥吞噬。旅人知道這個問題同樣發生在花東、蘭嶼等地。 或許親近大海,以後對台灣人來說,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了。 也好,海底的朋友們,這下你們可安全了,再也不用日日夜夜擔心,終究要祭了台灣人的五臟腑了!

↑令人心悸的夕陽西下
厚眠夢的旅人,望著夕陽西下,忍不住又發起呆來了。 昔日的將軍漁港,碼頭林立著漁船,樓房櫛比鱗次,夜晚輝煌漁火,照亮了整個漁村,真是好不熱鬧。可惜旅人總是趕不上那盛況當年,只能託付夢中,盡情發揮想像。
↑如今洗淨鉛華的漁港,三三兩兩的村民,聚集納涼,稍做停留的旅人,只能拿起相機,拍下那曲終人散後的淡泊和寧靜。
課程名稱:觀光遊憩資源實務

班 級:進休三甲

學 號:2094404002

姓 名:朱明耀

資料來源: http://www.ettoday.com/2006/10/22/11068-2006092.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