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休閒漁業規劃實務 傳說中的“飛烏”

對於蘭嶼島上的達悟族人而言,飛魚不僅僅是食物的來源,
同時也是達悟族海洋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例如以飛魚文化為軸線的歲時曆法,便是以飛魚的汛期作為曆法週期的校正標準。
有些漁民認為,飛魚就如同烏魚一般,會在固定的時間內洄游,
因此就給了牠一個很夢幻的名字-「飛烏」。

  飛魚季在達悟族人的社會裡,有著許多的禁忌,同時也流傳著許多的神話傳說。
到底飛魚季中,所流傳的神話傳說是什麼?
而神話傳說中所指的飛魚,又是哪幾種?
就讓我們一同走入飛魚的世界,瞭解傳說中的飛魚。




傳說中的飛魚


 在達悟族人的神話中,曾經提到這麼一個關於飛魚種類以及食用方式的故事。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在達悟族人開始與海洋親近之初時,
在某一次的偶然機緣下,一群沿著海邊尋找食物的族人,
在無意間發現了長了翅膀的飛魚,於是,大夥兒便共同圍捕這些飛魚。
  從未見過飛魚的達悟族人,便將這些飛魚與其他的魚、蝦、貝類等食材共同煮食,
結果,卻有部分族人在食用過飛魚後,開始染上怪病。
更奇怪的是,連飛魚群也開始有魚群染上怪病。
於是,飛魚群中的頭目-黑翅飛魚,便透過托夢的方式要達悟族長老前往海邊,
並告訴他怪病是如何發生、以及要如何預防怪病的發生。
同時,還透過不同種類飛魚的現身,
來讓他知道飛魚的種類、捕撈季節、禁忌、捕捉儀式以及不同的捕捉及食用方法。




飛魚
  飛魚,全世界大約有8屬50種以上,在臺灣海域則有4屬21種。
飛魚會在海面漂浮物上產下橘紅色卵塊,台灣漁民便採捕這些飛魚卵,
這不僅是重要的季節性漁獲之一,亦是台灣重要的外銷漁產品。
  屬於大洋高溫之表層洄游魚類,主要以橈腳類及端腳類等浮游生物為食。
在春季時節常會隨著黑潮北上,喜愛逗留在藍黑色的海水潮境,
但是有時候,也可以見到牠在靠近岸邊礁區外較深層的水域出沒。
一般而言,飛魚在受到驚嚇時,都會有躍出水面的習性。
  飛魚的外形類似鱵科,但飛魚科的魚類身體大多較為粗短,
而且略為側扁,同時,還具有特別延長的胸鰭,
胸鰭的長度大約是超過她身體的一半或是更多。
據說「飛魚」這個名稱的由來,就是因為牠們具有超過體長的胸鰭,
同時還可以躍出水面,作長距離的滑翔(大約可滑翔200~300米遠)而得名。





黑鰭飛魚 Cheilopogon cyanopterus


  黑鰭飛魚(mavaeng so panid),是飛魚群中的貴族,數量不多,
因此,也是最珍貴的魚種。在傳說中,
達悟族人必須利用夜晚才能乘著獨木舟、持著火把,前往漁場,進行捕撈的工作。
一般而言,捕撈到的飛魚大多都曬成魚乾,之後,再以火燻的方式貯存,以備往後食用。
然而,捕撈到的黑鰭飛魚,是禁止用火烤食,若是用火烤食,則會使肌膚長惡瘡。


紫斑鰭飛魚 Cheilopogon spilonotopterus


  傳說中第二個飛到長老身邊的是紅翅膀的飛魚-紫斑鰭飛魚(saliliyan或是papata'on)。
紫斑鰭飛魚的數量最多,同時,她的肉質也較為細嫩,是達悟族人最喜歡的魚類之一。
捕撈紫斑鰭飛魚的方式,便是利用蝦、以及蟹肉作為誘餌,
在白天釣她們,而在夜裡捕捉到的飛魚,也有大多數是屬於此類。
  另外,紫斑鰭飛魚還是鬼頭刀(魚名)喜歡的食物之一,
因此,達悟族人也常會利用紫斑鰭飛魚作為釣鬼頭刀的誘餌。


白鰭飛魚 Cypselurus unicolor


  第三順位現身的則是白鰭飛魚(sosowohen)。
在神話傳說中,黑翅(鰭)飛魚告訴達悟族長老,
「白鰭飛魚最先抵達蘭嶼,因此,你們要用銀帽、珠寶迎接她們的到來,
並祭祀、祈求她們,賜與你們族人豐收的魚獲。」
白鰭飛魚是飛魚群中最先抵達蘭嶼海域的魚種,而且她們很喜歡亮光,
但是她和黑鰭飛魚一樣,都是屬於數量較少的魚種。
  白鰭飛魚是達悟族人最先可以吃到的魚種,
在進行捕撈白鰭飛魚時,必須是在夜晚的時候,
絕對不可以在白天的時候,進行釣、捕的工作。


紅斑鰭飛魚 Cheilopogon atrisignis

  最後一位現身的飛魚,則是紅斑鰭飛魚(kalalaw),
在所有的飛魚中,她是比較沒有地位的一種魚種。
然而,因為她的體型較為嬌小,以致於有些漁民並不喜歡捕捉,
但是她卻很適合孩童食用。
  另外,她的身上具有黃褐色的斑點,
因此,懷孕的婦女是絕對禁止食用,否則會生出容易長痱子的嬰兒。







※搶救蘭嶼飛魚季 手下留情
因為船舶的大量捕撈,蘭嶼達悟族人今年為捕不到飛魚,而苦惱捕魚文化將消失。
台東縣政府/提供春末夏初是飛魚巡遊蘭嶼海域的季節,
也是蘭嶼達悟族人重要的食物來源,並衍生出祭典活動。
然而這樣的傳統,受到飛魚季觀光活動舉行,加上大型船舶開進蘭嶼大量捕撈,
使得划蘭嶼獨木舟的達悟老人捕不到魚,掛曬在達悟民家魚架上的飛魚寥寥可數。
蘭嶼生態文化保育協會呼籲「救救雅美族飛魚季,留點飛魚給蘭嶼!」
蘭嶼生態文化保育協會理事長江多利表示,近來台灣掀起新的飛魚季觀光活動,
以賞飛魚、吃飛魚行銷觀光,飛魚也從過去不為大眾喜歡的「飛烏」,
成了遊客桌上的珍饈美菜。而在市場需求下,大型機動船也開進蘭嶼海域進行大量捕撈作業。
因為飛魚季觀光活動,蘭嶼的達悟族人就像小蝦米對抗大白鯊,
老人划著傳統的蘭嶼獨木舟捕飛魚,一個早上辛苦捕撈下來通常捕捉不到十條飛魚;
但外來機動船一天就是數萬尾漁獲。
往年春末夏初,達悟各家飛魚架都已掛上數百尾飛魚乾,
今年卻僅掛著二、三十尾,眼看飛魚季就要結束,
部落老人和青年也不禁緊張起來,擔心飛魚季就要消失了。
每年2月起,飛魚便循著黑潮北上來到蘭嶼附近海域產卵。
在達悟族人口傳神話中,飛魚是天神的禮物,雅美族人以飛魚為文化核心,
並發展出歲時祭儀、社會組織、造船文化、工作歲令等。
達悟族人對飛魚充滿宗教性尊崇,捕捉飛魚也有許多禁忌,像是飛魚季期間,
不能捕捉底棲性魚類,好讓海洋生態得以休養生息,而殺飛魚的刀法有一定規矩,
飛魚季期間行為也有所規範。




資料來源:http://e-info.org.tw/topic/fish/Exocoetidae-spp/ex02062401.htm
http://e-info.org.tw/topic/fish/Exocoetidae-spp/ex02062601.htm
課程名稱:休閒漁業規劃實務 ( Practical training on recreational fishery )
班級:觀光休閒系休閒一甲
學號:1096420047
姓名:李穎霈
E-mail:demi771006@yahoo.com.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