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康亞婷
學號:1094404030
E-mail:cynthia112052c@yahoo.com.tw

英文:Milk fish, giant herring, white mullet
別名:安平魚、台灣家魚、麻虱目仔、國姓魚﹑殺目魚、 虱目魚﹑海草魚等
產地:台南、高雄、屏東
虱目魚是溫水性魚類,分佈在亞熱帶或熱帶的海域。在東太平洋由南美洲北部延伸到加州中南部都有牠的出沒,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尤其由台灣南部沿海一直穿過巴士海峽延伸到印度群島〉其行蹤更為頻繁。所以除了台灣養殖此魚以外,菲律賓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也有虱目魚養殖。
生態習性:
屬於熱帶及亞熱帶水域魚類,此魚較不能耐寒,若水溫降至 14℃ 以下即有被凍死的現象,故養殖需有越冬的準備,能適應各種不同鹽度的棲息環境,從河川中的淡水到河口紅樹林區到海洋中的砂質底地形或珊瑚礁區的環境,皆有其蹤跡廣泛分佈在印尼、太平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但東太平洋地區較為少見。本省南部較常見。
繁殖特性:
產卵期 4~9月
繁殖魚齡 6歲以上♀
繁殖魚齡 5歲以上♂
繁殖體型 5~7㎏♀
抱卵數 80~100萬
繁殖水質 水溫27~30℃
鹽度 30~35
繁殖方式:
現利用自然產

養殖時期:
在1910年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在台南成立一個試驗站,請日本人Takeo Aoki 主持,開始從事虱目魚之研究,這試驗站成為現在台灣水產試驗所的台南分所。虱目魚養殖首先面臨的是越冬的問題,此魚屬溫水性魚,不能耐寒,即使在台灣南部,到了冬天有時亦會降到攝氏五至六度,這氣溫足以使虱目魚凍死。漁民在研究單位之指導下,先是在魚塭〈早期一般為五十公分水深〉邊緣挖一條越冬溝加高水深,並築一道竹架覆以稻草之防風牆;到一九四七年把稻草換成塑膠布,並挖深水井取地下水提供越冬漁塭使用,有時更利用循環系統並燃燒煤氣提高水溫。
養成時間: 魚苗經八個月的飼養,即達上市體型。
產期: 四月至翌年一月,盛產期五至十一月。
虱目魚料理




影片欣賞:http://www.im.tv/VLOG/Personal/425029/1746235
資料來源:http://class.mcsh.kh.edu.tw/city_food/fish/fish-story.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