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將軍2008-04-24


休閒三乙

1094404101

陳僅翊



昔日「小香港」將軍嶼

在澎湖群島南海上,將軍嶼位處望安鄉第一大島望安島的東南方,與望安島兩島間最近距離僅隔一百多公尺,目前政府正興建一座連接兩島的望將橋樑。原先計畫四年完工,因橋墩經過狹窄航道海流急促,橋墩被海水切刮,工程總在漫長的等待中一再受阻。
將軍嶼沿海,色彩奇麗繽紛的珊瑚礁環繞叢生,熱帶魚等眾多生物寄居其間,而海岸線大部分為海崖,多孔的玄武岩遍佈,聞名遐邇的澎湖文石,就蘊藏在這些孔洞之中,色澤豐富多變,品質極佳,因此將軍嶼昔日以盛產文石和採捕紅珊瑚聞名。在漁獲豐饒時期,這裡是望安鄉最繁華之地,舟楫如雲,並且以眾多土生土長的遠洋船長而得名,島上房屋櫛列,燈火輝煌,素有「小香港」之稱。隨著漁業枯竭,歷史的流轉,島上居民外流嚴重,昔日的小香港,早已繁華落盡。





將軍嶼的珊瑚王朝
將軍嶼曾是全台最大的捕珊瑚產地,造就一批批遠征南洋的偉大船長,當初因收穫頗豐而將原先的小船改換為大型船隻作業,昂貴的珊瑚獲得美國及日本的喜愛,將軍人將珊瑚送到馬公加工做成一顆顆晶瑩美麗的珊瑚飾品,馬公本島一些原本荒野的地方也因為將軍人的置產購屋,而土地價格上揚。珊瑚的捕撈,前景一片看好,將軍人又將大船賣掉而去貸款買更大的鐵殼船跑更遠的海洋捕更多的珊瑚,據說那時只要是來這裡作客的朋友總可隨手挑些免費的珊瑚回去。
不料好景不常,民國70年初在無預警的情況下,美國以採捕珊瑚破壞海洋環境為由禁止珊瑚進口,而日本也同時跟進,一個珊瑚王朝瞬間沒落,雖說大起大落是勇者才能承受的際遇,但是貸款的錢尚未繳清,一切又重新回到原點,從那幾年後走私活動又開始流行起來。




「將軍嶼」又稱「將軍澳嶼」,在明末清初時,鄭成功曾派部下李胤「將軍」登陸駐守在此,因而得名。「將軍嶼」在望安島的東方,經多次的火山爆發,岩漿冷卻後所形成的玄武岩島嶼。
目前島上的居民約有一千四百人左右,雖僅有一個聚落~「將軍村」,面積也僅有望安島的五分之一,人口卻接近望安島,是望安鄉最大、最繁華的村,居民多以漁業維生。
「將軍嶼」附近古文物特別豐富,傳說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地方,海域裡盡是富藏了沉船、古城和生物化石等等。

1995年,教育部曾經委託國立歷史博物館主持「澎湖海域古沈船發掘案」,與中華民國海下技術協會共組工作團隊,在澎湖漁民黃加進的引領下,在澎湖望安和「將軍嶼」附近海域,發現有疑似古代沈船,因為發現位置在將軍嶼附近,遂將這艘海底沉船命名為「將軍一號」,首開我國「水下考古」發掘工作的新紀元。

這「水下考古學」是二十世紀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才疏學淺的旅人也是第一次聽說。
因為水下考古發掘,一枚清代「乾隆通寶」銅錢,進而證實沉船年代應該是在乾隆元年之後,因此研判「將軍一號」的年代至少也有一百五十年之久。



由於將軍村民前往馬公必需先搭乘漁船至潭門港,再轉乘客輪到馬公,交通實為不便,遊客的腳步也都只停留在望安。將軍村民歷經近廿年爭取興建將軍和望安間的跨海大橋,終於在2002年動工興建。

但結果卻因設計有問題,澎湖東北季風強勁,冬天工程幾乎是停擺的,再加上施工地點位於望安與將軍之間海流較湍急的門仔水道,施工難度高,導致工程進度嚴重落後,原訂2006年9月通車啟用,目前已確定無法完成任務。

聽了這些說詞後,旅人忍不住懷疑這個困難度會高於澎湖的第一座跨海大橋?還是咱們後代子孫的智商遠遠不如開疆闢土的先人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