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解說與導覽~七美鄉

解說與導覽&七美鄉
姓名:陳騰輝
學號:2095420013


七美嶼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居民約三千多人,是澎湖富庶的離島之一;原名大嶼,後因為紀念七名不甘受倭寇羞辱而投河自盡的女子,才改名為七美。 由南滬港開始往右側小山坡上爬,首先可以看到七美人塚;再往前走,則可見公路旁有六層塔的建築,這是鄉民所見的鎮風塔。從望夫石往北,是一連串玄武岩海岸景觀,首先是鯉港風景區,此地海岸景觀優美, 在往北是大獅風景區,所謂大獅,是一座矗立於岸邊,威如雄獅的玄武岩塊,有如東岸的守護神遙望著滄海,與對岸的「龍埕」(海蝕的彎曲岩脈)成「龍獅相對」! 再往北走,則是一片翠綠的短草原,羊群悠遊其間,彷如世外桃源。綠野中突現的二座大風車,也是七美特有的地標。 過了風車,來到了「分岔仔」,這是一處險峻的海蝕柱,硬是被風蝕嶼海浪將它從岸邊母岩切開。其下有一片美麗的海蝕平台,稱作「牛母坪」;更妙的是,左側另一處的海蝕平台被稱作「小台灣」,由上往下看,簡直就是台灣地圖的縮小版。 接著來到七美嶼的東北角,頂隙漁港位於崖下水邊,著名的雙心石滬就隱藏在崖下碧波裡,柔美的線條和特殊的造型讓人驚豔,是澎湖的石滬中這是最美的一座,滿足不少人的浪漫情懷。


七美最著名的風景區景點之一「大獅風景區」,因為一塊矗立於海角旁的玄武岩塊貌似獅身而得名。實際走一趟大獅風景區,雖然像與不像因人而異,但是只要發揮多一點點想像力,還是會看見人們稱她為「大獅」的原因。  有別的海蝕平台小台灣的「像」和望夫石所背負的淒美傳說,大獅風景區昂立於海角上的玄武岩石獅,看起來多了幾分孤冷和傲視一切的態勢。一般遊人來到大獅風景區,最多只能夠沿著階梯走到一處石磚平台前,從遠方眺望石獅的背影,而其實只要用心揣摩,也不難發現這塊玄武岩石塊真的像是一匹望海的雄獅,靜默凝望著眼前的無邊大海。

七美,這座澎湖南海諸島中最大的有人島,島上許多地質景觀不但是七美吸引遊客駐足遊賞的重要資產,許多景點的背後,其實還擁有著或許淒美,或許動人的古老傳說,如同「七美」本身一樣,從地名上便讓人可以有所聯想。島上一處著名景點「望夫石」,便是同時擁有景觀價值與背負淒美傳說的一處。  由七美燈塔向東南邊瞭望,便可以清楚看到凸出於海面之上的「望夫石」,就像是一個橫臥在海崖邊的懷孕女子,從頭、肚子到腳都很容易分辨的出來。關於望夫石的傳說,據說是七美島上原本有一對恩愛的夫妻,有一天丈夫出海補魚遇上風暴遲遲未歸,女子不分日夜在海邊等候,卻始終盼不到良人歸來,最後投海自盡而變為「望夫石」。  望夫石旁建有觀景涼亭一座,遊人來到這裡可以在涼亭中遠觀望夫石的全景,揣摩哪裡是頭,哪裡是髮,哪裡是女子隆起的腹部,想想關於這裡的淒美傳說。如果想走近一些,也可以順著涼亭邊的石橋緩緩走下,退潮時望夫石旁的潮間帶裡有許多水窪,可以在此欣賞到潮間帶裡的許多海中生
物。

休閒漁業-澎湖縣漁業簡介


班級:觀三甲
學號:1094411017
姓名:吳婷婷

澎湖地區具有相當良好之漁業發展條件,曲折的海岸形成眾多天然灣澳,稍加建設即可成為甚具規模之漁港,因此澎湖漁港之多為全省之冠。各大島嶼附近海域之淺礁,是漁類棲息繁殖之良好場所,季節性洄游魚類種類繁多,形成一個理想漁場,此一範圍廣闊之淺礁及三個主要島嶼形成之內海亦為養殖漁業提供了絕佳環境。澎湖地區之漁業發展,基本上是以近海漁業為主體,少數遠洋漁船多在高雄港或台灣本島其他漁港寄泊、裝卸、補給,部份噸級較小之漁船則從事傳統沿岸漁業,養殖漁業為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之新興漁業。近海漁業主要經營焚寄網、中小型拖網、流刺網、巾著網、鯛及雜魚延繩釣、一支釣及珊瑚漁業等,其中以焚寄網生產量最多;沿岸漁業則在沿岸海域以石滬、定置網、流刺網、竿釣等漁法,從事漁撈作業或採捕礁石上之藻、貝類;養殖業則以淺海養殖為主,有紫菜養殖、石斑及蝦類等高經濟價值漁產養殖。 民國八十三年底澎湖縣人口有九二、六四五人,其中漁業人口數四二、三二九餘人,佔全縣總人口數百分之四十五.七,漁業從業人數二一、二五八人,本縣人口至外縣市謀生者日多,已明顯造成農漁村勞動人力之老化與不足,亟需設法改善產業結構,漁業為本縣之經濟命脈,漁產之豐欠直接影響縣民生活。民國八十三年澎湖地區漁業生產量值,總漁獲量為三三、五七二公噸,總漁產值三十一億元;漁船筏共有三、四00餘艘,其中動力漁船筏二、九00餘艘,分佈於六鄉市之六十九處漁港,其中第二類漁港有馬公漁港一處,第三類漁港二十九處,第四類漁港三十九處。本縣人口一半左右均靠漁業維生,而漁港不僅提供當地漁民謀生之需,更為離島交通不可或缺之重要港口,對澎湖縣居民而言,漁港建設乃重大施政之一。



文獻參考:http://www.fa.gov.tw/chn/organization/inshore_fishing/fishing_port/tfb9dac.php